基于MMMC的PHEV功率综合变换系统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C85258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以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型能源汽车被广泛应用,其产量与市场需求迅速增长。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约26万辆,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占比约19%。到2019年,该销量增长至约83万,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占比到达28%。2019年中国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及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大力促进了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储备和高规模效应企业的发展。在下一个发展规划内,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预估达到25%左右,在这种顶层设计下,具备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优势的新能源汽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相较之下,技术门槛略低及能源分配更灵活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作为一种中间过渡产品,已经成为国内外本研究方向的焦点。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新能源汽车车载充电器及电池管理系统等核心技术的研究现状。目前汽车车载充电器为满足大容量、高功率、双向流动等要求,主要采用两电平逆变器拓扑结构。该拓扑结构和控制复杂,作为电池组外接充电电路,一般与电池管理系统相分离,功率密度不具备优势。随着新型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的发展,传统多电平拓扑具备的具有较低谐波含量、易于模块化隔离、高可靠性等优点,让其在电动汽车应用中具备了可行性。当前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主要用于微网应用,距离规模化应用于电动汽车仍有很多关键问题需解决。为将传统多电平拓扑应用于电动汽车功率变换系统,追求新一代电动汽车整车轻量化设计、整车一体化和控制一体化设计重要课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变换器拓扑结构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综合变换系统,具有极强的实用意义。本文重点介绍了基于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变换器综合变换系统的基本拓扑和工作原理。首先,针对本文所优化设计的模块化多电平矩阵级联式拓扑结构,在电压电流水平、系统复杂性、可靠性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所提拓扑的可行性。其次,针对级联式矩阵变换器拓扑族存在的直流侧电容电压不平衡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该问题,本文基于数学模型推导了变换器的功率传输方程,提出了基于桥臂电流直接控制为核心的分层电池荷电状态均衡充电控制策略。在对电池组进行充电的同时,兼顾电池管理系统控制,达到了均衡、快速充电的目的。最后,对于混合动力汽车存在的多种驱动模式下电机驱动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本文同样通过小信号模型及开关状态方程,提出了与电机驱动控制策略相结合的功率综合变换系统均衡放电控制策略,实现了良好的电机驱动及电池均衡放电控制。为了验证文中提出的拓扑和控制策略的可行性,本文对模块化多电平矩阵车载变换器均衡充电、放电及电机驱动控制给出了软件仿真结果,并基于Rtlab实时仿真器对综合变化系统均衡充电进行了硬件在环实验验证。结果证实了本文提出的模块化多电平矩阵车载综合功率变换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具有优良的动静态特性。
其他文献
磷被认为是农业和工业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但过量磷释放到天然水中可能会导致富营养化,这不仅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风险,而且还会导致经济损失。因此研究从水中去除磷的技术是非
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和钢铁产业生产加工技术的发展以及装配式建筑的兴起,冷弯薄壁型钢因其力学性能优良、制作施工方便等优点在我国工程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而腹板开孔冷弯
经典的热传导理论表明,无论热传导机制发生什么变化,它都应遵守傅里叶定律并以无限大的速度传播。对于常规稳态热传导,傅立叶定律足够精确,足以描述热通量和温度梯度之间的关系。但是,在某些瞬时情况下,其适用性令人怀疑。为了克服基于经典热传导理论的热以无限大的速度在介质中传播的悖论并描绘出热传导的波动性,学者们建立起了非傅立叶热传导定律。实际上,热传导将不可避免地引起温度变化并在结构中产生热应力。因此,分析
水泥稳定基层在我国因其强度和刚度较大,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材料易得等特点被广泛运用于我国的各等级公路。由道路设计中的结构性要求,我国高速公路基层厚度设计值一般在30c
钢筋非均匀锈蚀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最主要因素。钢筋非均匀锈蚀主要体现在钢筋锈蚀产物的非均匀分布,锈蚀产物的分布与混凝土开裂模式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不同影响因素下
氮化铁是典型的过渡金属氮化物,N原子通过有序占据Fe原子的间隙位,在晶格中引入化学应力。随着氮含量的不同氮化铁展现出丰富的相结构,包括四方结构的α"-Fe16N2、立方结构的
焦化废水是含氰浓度较高的工业废水,《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171-2012)规定:焦化废水间接排放时氰化物浓度≤0.2 mg/L。焦化废水经处理后出水一般用于配煤炼焦,
冲击式超声波钻因其结构简单、所需钻压力小和无需润滑等优点,在小行星探测科研任务特别是小行星表面锚固方面得到了应用。冲击式超声波钻的稳定高效钻进有赖于专门设计的驱
随着人们对有机合成化学的更高要求,化学工作者们试图将串联反应与Heck反应相结合,不仅可以简单有效地合成结构复杂的化合物,同时还兼备高效、高原子经济性等优点。目前,串联Heck反应已成功应用于一些天然产物和药物活性分子的合成中,然而催化不对称的串联Heck反应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发展高效的催化剂实现不对称串联Heck反应引起了国内外化学工作者们的强烈兴趣。本论文主要采用新型亚磺酰胺类单膦配体,通
二氧化碳是一种丰富、清洁、廉价、无毒、可循环利用的碳一资源,将二氧化碳转化为附加值较高的化工产品,不仅可为化学工业提供廉价易得的原料,开辟了一条极为重要的绿色生产路线,而且可以缓解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由于二氧化碳热力学上的低能态以及分子动力学上的惰性,使得二氧化碳的活化具有挑战性,因此开发出高活性的催化体系用于二氧化碳的化学转化具有实际意义。基于此,本文发展了三种新型绿色高效的催化体系用于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