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规范是国家整合的手段之一。从现代中国的发展实际看,为实现国家整合而展开的现代化建设始终对语言规范有着迫切要求;与之相呼应,自清末以来,中国的语言规范实践便从未停止过。然而当前,我国在推进语言规范的过程中遇到了较多阻力和难题,有的还陷入了语言管理方面的决策困境,比如“外语热(主要是英语)”持续升温,“保护方言”和“恢复繁体字”的呼声日渐增多并大有蔓延至社会思潮之势,等等。这些问题在根本上与语言规范的价值方向相反,因而导致了一定程度的社会紧张,并在思想观念的层面对公民的国家认同产生了影响,不利于国家整合。因此,有必要对语言规范作出全面、客观的思考与分析,进而调适语言规范、改进语言管理,一方面有效消除社会紧张,另一方面继续促进语言(文字)发挥好应有作用,使语言规范更好地为国家整合服务。 本文从国家整合的角度对语言规范的理由、限度与革新进行研究,核心观点是:语言规范应当自觉地与国家整合保持同步,通过不断的自我调节与革新适应并服务于国家整合的需要。这个观点的立论前提是:语言是发展的,语言规范推动语言朝着正确的方向(即有利于国家整合的方向)发展。在这个前提下,本文提出了一个基本假设,即:语言规范与国家整合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对国家整合而言,语言规范应当适度。 围绕核心观点和基本假设,本文论证和分析了以下几个重要的观点。第一,语言具有双重属性(即同时具有工具属性和文化属性),在两个相反的价值方向上影响着语言的发展。工具属性是语言规范的内在驱动力。第二,语言规范促进语言发挥好工具作用,体现了国家整合的基本要求,与国家整合高度契合。第三,国家整合为语言规范提供了充分的理由。但同时受到文化属性反向作用力的内在制约,语言规范是有限度的;由于语言规范与国家整合的契合,这个限度可以通过国家整合的限度进行分析和观察。第四,由于语言规范是有限度的,并且这个限度是和国家整合的限度有内在联系的,所以必须根据国家整合态势的调整适时对其进行调适。当前对语言规范进行调适,集中表现为建设与“和谐社会”相呼应的“和谐的语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