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城遗址制陶工艺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t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考古学痕迹观察的方法,对薛城遗址的制陶工艺进行分析探讨。笔者将陶器工艺图与文字说明相结合,分别从质料、成型、修整、装饰、烧制、烧成后装饰、修补和使用痕迹等要素,对所选标本进行制陶工艺分析和总结,进而得出薛城遗址的制陶工艺特点。全文由五章构成。第一章:绪言部分。首先按照区系类型对史前制陶工艺的研究史和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和分析,接着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写作意义。第二章:薛城遗址简介部分。本章首先介绍薛城遗址的地理环境、考古发掘与地层堆积情况,然后对其文化性质、文化年代及存在的争议略做阐述。第三章:薛城遗址制陶工艺的个例分析部分,为本文的基础性章节。首先将器物按出土时的完整度分为完整器与陶片,分别分析其制陶工艺。然后将陶片按照能辨识出的器物部位分为口沿、腹片、腰沿与篦隔、平底、鼎足、圈足、鋬手、器耳等,各自归类阐述。采用平剖面工艺图与文字说明相结合的方式,对每件陶器和每个陶片的制作工艺进行解析,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第四章:对薛城遗址制陶工艺特点进行总结,为本文的核心。(1)、薛城遗址先民在制陶原料的选择上经历了如下的演变过程:早期以夹蚌陶为主,夹砂陶次之,仅见个别泥质陶;中期时夹砂陶和夹蚌陶共同占据主导地位,泥质陶比例仍然较小,但是相对于早期已大幅增加;到了晚期,盛行于早中期的夹蚌陶比例明显降低,夹砂陶为主,羼和料的分选度也明显提高。薛城遗址先民对质料的选择从一开始就摆脱了盲目性,是根据器型、功用、羼和料的作用等因素综合考虑的。(2)、薛城遗址的陶器全部为手制成型。以泥条堆筑法为主,少量为泥片贴塑法、捏塑法,还有泥片贴塑与泥条堆筑并用于一器的现象。泥条堆筑法既有盘筑也有圈筑,以圈筑为主。不同的器型、部位有不同的成型方法。(3)、薛城遗址陶器以氧化气氛中焙烧的红陶系为主;渗碳工艺由早到晚始终存在,多应用于泥质陶和豆钵等敛口器、圈足器。进行渗碳处理的陶器多为氧化气氛中焙烧后渗碳,少量为还原气氛中焙烧后渗碳,但是遗址基本未见纯正灰陶。(4)、修整工艺主要为抹平、刮削、手捏抹、砑光,痕迹多为窄条状,手修造成的窝纹与指纹亦常见。晚期时个别器物有轮修痕迹。薛城遗址的修整技法以整形为主,基本上不见拍打痕迹和垫痕。(5)、薛城遗址的陶器以素面为主,经装饰的较少。早期有装饰与修整趋同的现象。装饰方法以戳印、刻划、镂孔、按窝、施红衣为主,另有少量砑光、附加堆、贴塑、压印、戳刺、剔刻等。多在口沿、肩部施弦纹,腹部施附加堆纹,圈足部位施圆形镂孔和弧边三角纹。略微复杂的纹饰均非一次成形,而是用同一方法多次制纹并复合成形。(6)、烧成后装饰、使用和修补痕迹均较少见。第五章:结论部分。通过前文的制陶工艺分析,对薛城遗址的文化分期做出判断。认为薛城遗址中期当为强盛期,晚期略有衰退,并探讨了薛城遗址的文化来源问题。
其他文献
广播电视发射机是无线广播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其进行定期检修与维护是对播出质量的一种保证。文章首先从不同角度针对广播电视发射机进行了简单概述,然后论述了其中的主
对比现有CATV网络入户分配网络管线设计方案,建议采用集中分配型入户模式。
应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煤表面带有含磷基团侧链与多氧分子物理吸附机理.煤表面中的含P基团与氧分子进行吸附组成的吸附态中,含P侧链中的P37原子和C14的电子向氧分子中
本文详细介绍了上海文广互动电视有限公司(SiTV)旗下的新视觉高清系列频道播控系统的具体设计方案。运用了TS over IP的技术,设计并搭建了基于LINUX平台的信号流播出系统,实现
在结合中国26个主要产煤省、市、自治区的煤砷含量的基础上,研究探讨了全国煤砷权重。研究发现,煤砷含量较高的省份为广西和福建省,曾发生燃煤砷中毒的贵州省砷含量并不高。根据
目的探讨二苯乙烯苷(TSG)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老龄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及TSG干预组,每组24只。其中模型组及TSG组分别灌
心肌显像剂99mTcN(NOEt)2药盒的研制及质量控制方平周翔陈正平99mTcN(NOEt)2(NOEt:N乙氧基,N乙基氨荒酸盐)在心肌中摄取高,且有再分布特性〔1,2〕。本研究采用两个药盒进行配体交换反应制备99mTcN(NOEt)2。本研...
目的:探讨以消化系统为首发症状的肺支原体感染患儿临床治疗情况。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例以消化系统为首发症状的肺支原体感染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对60例以消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