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蒙药苦参汤对蒙医未熟热期催熟作用及其现代病理生理机制。 方法:选取30只家兔,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苦参组。采用8×107个/ml的大肠埃希菌0.2ml(1ml)腹腔内多点注射制作蒙医“粘”性腹刺痛症及其未熟热证期、成熟热证期模型,苦参组于造模前灌胃单味苦参汤0.2856g/10ml,模型组及空白组灌等量生理盐水,3组家兔饲正常饮食,分别检测3组家兔体温变化、观察证侯的变化。采集模型组与苦参组未成熟热期、成熟热期外周血,分别在零点、1.5~2.5小时、2.5~4.5小时,将采集到的血液进行离心,提取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外周血中的IL-1、IL-6、TNF-α含量的变化。 结果:体温曲线的变化:苦参组与模型组比较,苦参组体温低、未熟热期持续时间缩短、高热持续时间缩短、总发热病程缩短,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周血WBC含量:空白组与模型组比较,未成熟热期、成熟热期有显著性差异(P<0.01);苦参组与模型组比较,未成熟热期、成熟热期有显著性差异(P<0.01)。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空白组与模型组比较未成熟热期、成熟热期有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组与苦参组比较,零点、未成熟热期、成熟热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苦参组内比较,零点、未成熟热期、成熟热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1.苦参具有降低体温、缩短未成熟热期、缩短高热持续时间、发热总病程缩短等显著功效。 2.苦参具有减轻未成熟热证期证候,缩短未成熟期持续时间的功效,有效缩短未熟热证期,即为蒙医理论的催熟功效。 3.催熟的机制可能与苦参通过外致热源、发热介质等调节有关或与两者同时调节体温中枢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