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西方,E.H.贡布里希爵士(Sir Ernst Gombrich)被誉为百科全书般的古典学者。他不仅在艺术史与艺术哲学、艺术心理等方面的研究领域颇具地位,而且还在图像学领域中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由于数码图像技术的高速发展和进步,令图像艺术与现代图像学在当代的境遇异常勃兴。贡布里希正是看到了图文关系对当艺术史、艺术哲学、美学等学科都出现诸多的新问题,发现图像转向引发的艺术身份转变。贡布里希的图像理论都是围绕着艺术理论展开的,强调观者与艺术家的“共创”,根据观者的视野习惯分析二维与三维图像之间的审美体验,并用玩具猫与一幅猫的画充分说明了模仿物与替代品所唤起的强烈反应。贡布里希认为图像学的中心任务就是寻找作品的本义,并分析图像阐释的多义性,提出“观者的本分”。艺术家依照图式理论以此对方案进行重建,贡布里希的“方案的重建”与帕诺夫斯基的“历史的重构”,都是图像学中重要的两种理论,在对作品本义的追求上是一致的。观者的对作品的不同理解其实也是对作品的再创作,贡布里希称这种过程为心智的“投射”。“情境逻辑”理论就是围绕着艺术家与观者对作品本义的追寻,同时强调观者对隐喻的理解离不开文字背后的情境逻辑。当照相术的出现,贡布里希与其他艺术评论家、文学评论家一致认为:照相机将导致大批量图像的出现,从而引发艺术的衰落。大量视觉符号不断的包围着人们日常生活,电子化的传播媒介加速了图像传播的主导地位。其中,发现贡布里希对视觉作品中技艺强烈追求,并对柏拉图模仿说进行回应,强调图像作品中的技法运用,包括对光的运用、透视法的运用、构图和经验等。在他看来,艺术的进步建立在绘画技术的基础上,并在艺术身份转变上,对“纯真之眼”做过批判,不论什么主题的图像,创作作品都有一个主要区域,不能为了艺术而艺术。贡布里希强调描绘真实世界的艺术家要远比临摹图像的艺术家有很大的本质上的差异,虽然从观者的角度来看都是一点点的去匹配真实世界,但是从图式心理角度去分析艺术品就必须具备独特的创造性的因素,音像时代和控制技术以及电子复制时代图像已经到来,而不是依靠看似相似的视觉体验就能使之看起来像一件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