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粹庭与陈素真合作模式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ul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樊粹庭和陈素真作为一个艺术整体,是豫剧改革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以两人的合作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他们合作的前因后果;结合樊粹庭编导、陈素真主演的代表剧目,探讨两人建构的合作模式以及带来的影响。绪论部分,界定了以樊粹庭和陈素真的合作模式为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概述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综述研究现状和该研究范畴的创新之处等。第一章,分析樊粹庭与陈素真达成合作的原因。从宏观的时代角度出发,社会思潮和审美趋势的变化,为两人的合作提供契机。在此前提下,他们的个人境遇又使彼此能够理解对方的艺术需求,逐渐默契。樊粹庭的豫剧改革思想和陈素真的优秀禀赋,促使两人达成合作,顺利进行豫剧改革。第二章,以樊粹庭与陈素真合作的代表剧目为基础,从编导、舞台以及演绎三大层面展开论述,探讨两人建构的合作模式。樊粹庭作为豫剧中首位文化水平较高的编剧和导演,希冀变革他热爱的戏剧事业。陈素真是将樊粹庭梆戏改革的想法落实到行动的关键。所以樊粹庭自与她合作,编导的剧目均考虑其表演特点,不断调整自己思想的表达形式。并且他“因人设戏”后,会再根据剧目与演员实际结合效果“量体裁衣”。这是樊粹庭和陈素真合作模式建构的重点。同时,编导合一的模式可以保证编、演过程的一致和连贯。剧院在戏剧四要素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樊粹庭的剧作和陈素真的演绎得到实现的保障。合作之初,樊粹庭便对陈素真所在的剧院施行收购和改造。这为两人甚至豫剧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艺术氛围,也为陈素真的艺术成长创造物质前提。建成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剧场之后,樊粹庭注重演员阵容的打造,不仅为其添置崭新的行头服装,还广揽梨园名士名角。在他的招揽下,豫声剧院行当齐全、阵容强大。陈素真的艺术品味也在此氛围中,得到显著提升。陈素真以自身禀赋加之樊粹庭的引导,坚持不懈拓展多种技巧演绎樊粹庭笔下多彩的人物形象。两人的合作,成功塑造了一系列让人记忆深刻的舞台形象。他们在时代的考验下经久不衰,并且与时俱进,始终拥有一定的观众基础。究其根本,两人的合作是把樊粹庭的思想作为创作导向,将展现陈素真的表演特点作为创作目的,以符合舞台实际为创作原则。如此形成的三维创作格局,所呈现的效果适宜豫剧改革。第三章,总结樊粹庭与陈素真合作的成就和贡献。两人的合作打造豫剧史上第一个“黄金时期”。樊粹庭潜心研究多年所得的艺术见解,基本全都用于引导陈素真的戏剧成长。经过两人的努力,河南梆子迅速有了质的飞跃。豫剧的整体格调明显提升,声腔流派也在逐渐形成、拓展,豫剧迈入现代化进程。樊粹庭与陈素真的合作使大众对河南梆子改观,扩大了河南梆子在社会中的影响。豫剧逐步成为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地方戏剧种。第四章,提炼樊粹庭与陈素真合作模式的借鉴意义。他们是文人和演员合作的范例,其共同创造的丰硕成果和成功经验,值得一代又一代的戏剧接班人继续学习。豫剧的传承与发展,应建构编导演为一体的合作范式,注重合作方式的多元化。例如,豫剧创作时应以作家的想法为重,演绎阶段应以演员的特点为重。剧作的编导演之间要形成互动,且豫剧现代化应成为他们不懈的追求,思想和形式皆要美化。但其在传承与发展豫剧的过程中,要尊重剧种特点,注意充实丰富祥符调和以观众为依归。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豫剧的接班人应坚持传承与发展,通过熔铸传统与现代元素和贯通融合中西文化,散发地方艺术耀眼的光芒。
其他文献
艺术歌曲可以提供给歌唱者充分发挥声乐技巧的空间,让演唱者有充足的表达空间,加强对音色、音区等的声音表现,在很大的程度上,艺术歌曲这一体裁能够作为检验歌唱者的一个重要试金石。本文将挑选在音乐会中演唱的四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中外艺术歌曲作为分析重点,阐述音乐会的整体构思、选曲、歌曲分类等,之后再对乐曲进行分析,阐述歌唱时应该注重的一些难点和问题,最后对音乐会对进行总结并且反思。正文有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
学位
《蓝天》是由中国青年作曲家崔薇作词作曲的一首无伴奏同声合唱作品。这首作品曾在我的导师陈家海教授举办的音乐会中作为返场演绎,本人是作为合唱团员参与,当时被这首作品深深的打动,同时这首作品也被许多优秀的合唱团所演绎。《蓝天》是本人在这七年的合唱指挥学习阶段特别喜欢的一首作品,本论文以合唱排练作为实践基础,并且结合相关理论著作,围绕崔薇无伴奏合唱作品《蓝天》为例,通过查阅无伴奏同声合唱《蓝天》的创作背景
学位
本文主要以个人中期考核硕士独唱音乐会上所演唱的两首地方民歌—湖南湘东民歌《一根竹竿容易弯》与新疆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为例,结合个人所学知识与专业方向来探析地方民歌演唱技巧与风格的把握。首先对两首地方民歌的创作背景进行分析,方便演唱者掌握作品总体情绪基调;其次,针对两首作品所属地区的语言特点进行了探究,有利于演唱者在保持作品原有的韵味和风格前提下,将歌曲的意境传达准确;最后,对两首作品的音乐结构层
学位
随着当代流行音乐的迅速发展,流行音乐作品的风格越发多姿多彩。笔者作为一名流行音乐演唱专业的研究生,通过近几年在声乐演唱方面的学习和参加演出与比赛实践所积累的经验,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诠释不同风格流行音乐作品能力,笔者在研究生中期考核音乐会上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抒情流行”、“音乐剧”、“摇滚”三种风格流行音乐作品进行演唱。本文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是针对“抒情流行”、“音乐剧”、“摇滚”三种风
学位
印青是我国著名的军旅作曲家,其音乐作品体裁多样,类型丰富,涵盖广泛。他的作品中既有铭记重要历史时刻的与时俱进的时代性,又有独具特点的地方风格的民族性,还有记录生活中真情实感的抒情性,因此得到大众的广泛传播和喜爱。本论文中笔者先简述了印青的声乐作品创作历程和几种音乐体裁,然后从歌曲类型中分析印青的三大主要创作特征。再以几首音乐会中具有代表性的声乐作品从歌唱情感的表达,地方风格的把握,声音技巧的运用三
学位
《奥赛罗》脚本源于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因为其强烈的戏剧效果,悲剧主题往往也是众多大师创作的偏向,威尔第这一力作让他再次达到巅峰。本文从苔丝德蒙娜的角色塑造为切入点,运用莎士比亚原剧中的台词对其性格进行解读,将其主要唱段的音乐进行分析,按照不同的章节来叙述。其中对苔丝德蒙娜性格和主要唱段的剖析是本文的重点,在音乐方面着重分析了主要唱段:《爱情二重唱》、《杨柳之歌》和《圣母颂》。男权社会下的女
学位
舒曼是浪漫主义音乐星空里最为璀璨的一颗星,他将浪漫主义时期艺术歌曲引入到一个新的发展境界,其中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就是舒曼最具代表性的杰作。本文从中期音乐会演唱的舒曼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人文探究出发,把该套曲产生的人文主义思潮和舒曼个人生活背景以及创作缘由作为切入点,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演唱视频以及本人音乐会演唱实践,将该套曲中八首歌曲的文本内容按照女主人公一生的进程分为“相识相恋”
学位
该论文立足硕士阶段两场音乐会中选取的童声合唱作品进行探析,从风格特征、创作特征、指挥技法等方面出发,总结排练与指挥时的心得体会。选取的童声作品,是由北洋合唱团艺术指导兼助理指挥温雨川改编的广西童谣《月亮粑粑》,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资料的查阅和实践的探究,发现童声合唱《月亮粑粑》在创作特色和演唱风格上独树一帜,从而对它们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论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组成,正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
学位
近年来,在美国音乐界产生了一种新的音乐理论——“新里曼”理论(Neo-Riemannian Theory),里曼思想的更新为建立一种新的音乐理论范式提供了前景基础。该理论与海因里希·申克(Heinrich Schenker)、艾伦·福特(Allen Forte)两个成熟的体系相辅相成,并驾齐驱。“新里曼”理论最早起源于大卫·列文(David Lewin)和布赖恩·海尔(Brian Hyer)的研究
学位
中国戏曲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京剧,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中国最具特色的戏曲剧种。就本文来看,京剧风格声乐作品的概念由京剧和中国民族音乐结合而成,它作为时下流行的一种新型音乐形式,被称为京歌,相比京剧和中国民族声乐来讲,京歌更容易被广大群众接受,更加喜闻乐见,因此,它的传播范围也更为广泛。那么本文将通过笔者学业音乐会上所演唱的三首作品《故乡是北京》、《粉墨春秋》、《梅兰芳》来进行分析,由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