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课堂教学呈现出多模态的特点。教师不再是单单使用黑板和粉笔,而是借助多媒体设备讲解教学内容。人们开始意识到除语言外,声音,图片,手势,眼神,面部表情和距离等非语言符号也是意义生成的资源,同样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会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使用如图片、手势、姿势等非言语符号来表达意义。然而,一些教师不能正确的使用它们。此外,许多教师会忽略从学生面部表情、姿势、目光交流中来洞察他们的反映。因此,教师应该提高他们非言语行为的意识,来实现与学生更好的互动,提高教学效率。目前,大多数研究主要关注静态多模态话语分析(广告,海报),很少关注动态方面(电影,外语教学)。本论文主要从多模态话语分析角度来研究大学英语教师课堂的非言语行为和教师PPT幻灯片中的图片、符号和插入的视频,以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为理论基础同时结合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进行了多模态分析。本文以第三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的视频资料作为分析材料,从24位选手中通过本人反复观看教学视频,专家评论及教师的教学经历和自述,选取了三位优秀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定性个案研究的方法。为了得到更可靠的数据,又借助了ELAN软件进行量化分析,对教师非言语模态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以此论证教师除语言模式外,主要通过哪些模态来构建意义?如何通过非言语模态实现视觉语法理论中所述的再现,互动及构图意义?教师是如何结合这些非言语模态来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的?希望本研究可以使教师进一步意识到合理使用非言语行为的重要性,为课堂互动和有效的课堂教学提供建议,为多模态话语分析和教师的发展研究作出一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