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樑在京畿地区的文学活动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xq0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樑是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的清代诗人,他一生在京畿地区为官三十八年,在此期间,陶樑召集四方才俊,交游唱和、饮酒赋诗、整理资料、编纂书籍,他所引领的文学活动盛极一时。目前学界对陶樑的词作成就多有研究,而对其文学活动的研究尚未涉及,尤其是陶樑在京畿地区的文学活动尚未发掘。陶樑在京畿地区的文学活动,对其自身、其友人以及京畿地区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以陶樑的诗集《红豆树馆诗稿》、唱和诗集《晚香唱和集》、编纂书籍《畿辅诗传》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陶樑在京畿地区的文学活动及其产生的影响。绪论部分主要论述本文的选题意义及价值,对学界的研究现状做了进一步梳理,并对京畿地区的划分范围进行界定,明确本文的研究对象。第一章主要论述陶樑的生平事略及交游活动。其生平共分为三个方面:求学之途、仕宦经历及文学著作,笔者主要侧重陶樑在京畿地区的仕宦活动及文学创作。考察陶樑的交游,主要介绍与陶樑有交游的主要诗人,并将这些诗人分为京畿地区与非京畿地区两类。通过考察其交游人物,来掌握陶樑与京畿地区的关系,以及陶樑在京畿地区诗人与非京畿地区诗人之间的纽带作用。第二章主要考察陶樑《畿辅诗传》的编纂。凭借陶樑等人的诗歌、序言等资料分析陶樑《畿辅诗传》的编纂,把握陶樑编纂的缘起、过程及标准。并从陶樑编纂的《畿辅诗传》中提炼出陶樑尚雅、尚学的诗歌本质论;尚清、尚实的诗歌风格论;转益多师的诗歌创作论。最后总结《畿辅诗传》以诗存人的目的及广泛资料的搜罗所产生的文献与文学价值。第三章以《晚香唱和集》为基础,论述陶樑等人在京畿地区的唱和活动。结合学者对唱和诗的概念界定分析晚香唱和诗,并介绍参加唱和活动的主要诗人,明确陶樑等人唱和的形式。陶樑等人的唱和诗既有咏古怀今之作,又有描写日常生活之作,并在诗歌中多表达对诗人们的赞颂之语,其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二人唱和、多人唱和、依韵唱和、次韵唱和均有涉及。诗人们于唱和中不仅增进情感、增长见识,而且在陶樑、梅成栋等前辈的引领下,奖励后进,并形成了一个追求雅正之风的创作团体。第四章主要以陶樑诗集《红豆树馆诗稿》为据,论述陶樑在京畿地区的心理变化及京畿文化对陶樑的影响。作为一位南方诗人,陶樑在京畿地区为官近四十年之久,初来时对京畿地区感到十分陌生的陶樑,多年之后竟视京畿为故乡。在京畿文化的熏陶下,陶樑心中忧国、忠君的思想进一步深化。结语部分对陶樑在京畿地区进行的文学活动所产生的价值做出了总结,指出陶樑在京畿地区所起到的纽带作用以及陶樑《畿辅诗传》编纂产生的价值,明确陶樑在京畿地区心态的转变。
其他文献
机场跑道是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中重要的系统资源.为了合理分配航班的降落跑道和降落顺序,减少航班延误时间,分析了自适应遗传算法和基本粒子群优化算法的运行原理,分别对自适应
目的分析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儿童)128例染色体核型。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7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128例,患者骨髓及外周血液样本经培养后,采用R显带技
在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进程中,环境治理是其间的一项急迫任务。任务的完成既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更需要各级政府切实履行职能。一方面需要政府提供保护环境的公共物品,
<正> 1.引言言论自由(freedom of speech),或称"表达自由"(freedom ofexpression),意指所见所闻所思以某种方式或形式表现于外的自由。这是言论自由的核心内涵。若把这个核心
对东天山喀尔里克山北坡-淖毛湖盆地不同类型土壤的粒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主要由粉粒和砂粒组成,从喀尔里克山北坡、中部地区到淖毛湖盆地,土壤粒度平均值逐渐变
本文以6年生曼地亚红豆杉母树穗条为试验材料研究曼地亚红豆杉快速繁育技术,用河砂、珍珠岩、泥炭土及圃地土分别作为扦插基质,以不同浓度水平下的吲咮丁酸(IBA)、3721生长液、
本论文在深入研究与分析了传统的CNC系统模型和已有的各类经济型CNC系统结构和功能,确定了数控系统的优化方案。在研究嵌入式理论、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数控加工的特点,构建了
“自然”的概念最初产生于道家哲学,直至魏晋这一词在玄学家那里得到充分发挥,成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浪漫主义时代,“自然”一词是西方哲学理
<正>大约几个月前,我所供职的公司邀请了一位著名的互联网营销达人来给员工做培训。循例进行的互动中,这位达人提出了一个非常普通的问题:"谁还在用hao123或者新浪、百度作为
伊赫瓦尼教派是中国伊斯兰教三大教派之一。19世纪末由甘肃河州东乡族著名的阿訇马万福创建,是受到沙特的瓦哈比耶学派思想影响下的中国伊斯兰教中的革新派。其阿语意为“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