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端板半刚性连接的力学问题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ero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针对梁柱矮端板连接节点中一些基本问题进行研究。推导连接节点初始转动刚度以及极限承载弯矩,建立连接的弯矩-转角曲线。运用有限元软件模拟矮端板半刚性连接节点,分析影响该类型半刚性连接节点的弯矩-转角曲线的主要因素。根据获取曲线分析采用矮端板半刚性连接节点的框架的内力传递、变形特征,为实际设计工作提供理论指导。通过对节点的有限元模拟对螺栓拉力分配进行分析,确定受压中心。运用T型连接件模型从理论上分析出螺栓撬力的实质就是连接件之间的接触力的合力。同时推导出影响螺栓撬力的因素,并初步分析各因素对撬力影响的灵敏性。结合有限元软件ANSYS计算出不同构造尺寸下T型连接件的撬力与外载拉力的关系。运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弹性阶段撬力与拉力之比与各尺寸之间的关系,并绘制相应曲线,结合曲线分析各构造对螺栓撬力影响的灵敏性。对高强螺栓及端板的抗弯抗剪承载力进行计算,得到高强螺栓及端板的抗弯抗剪承载力。对柱腹板剪切破坏进行计算,得到柱翼缘以及柱腹板破坏时的极限承载力。确定矮端板连接节点破坏的极限承载力。计算矮端板连接节点的转动刚度。连接节点的转动刚度由连接部分的刚度和柱腹板整体刚度整合。求出连接节点的初始转动刚度即可求出弯矩作用力下的转角,得到弯矩-转角曲线。并通过有限元对此进行模拟,验证曲线,对半刚性连接框架进行有限元分析。获取矮端板半刚性连接节点的初始转动刚度、极限弯矩承载力的公式,建立矮端板半刚性连接节点的弯矩—转角曲线模型,得到采用矮端板半刚性连接节点的钢框架的内力、变形情况,并分析了半刚性连接对框架内力、变形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快速、高放大倍数励磁系统的投入,低频振荡已经成为影响互联电力系统稳定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在发电机侧加装电力系统稳定器(Power System Stabilizers,PSS),使发电机产生附加阻尼力矩,增大系统的阻尼,从而可以有效地抑制低频振荡现象的产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但由于投入系统的PSS,一旦参数不适会使控制结果偏离最佳控制点,减弱了
随着世界各国风力发电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完善,风能发电在全球电力产业中的占比高速增长。双馈发电机(Double 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具备变流器容量小、重量轻、控制灵活度高等诸多优点,被普遍应用于兆瓦级以上的大功率风力发电场所。然而由于双馈风力发电机定子与电网直接相连,使得其受到电网故障的影响较大,所以研究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故障穿越技术具备一定实际意义与价值。本文提
学位
雷雷最近收到了法院的传票,某公司把他起诉了.rn在法庭上,看着某公司提交给法院的借款合同,雷雷是这么说的:“原告,你看看,你的合同上都没有我的签字,就这么几页纸,我也能给
期刊
多年来,基于理想两群失稳模式的失步解列策略取得了良好的解列效果。但在我国开始大力建设交直流互联电网的背景下,电网的运行方式和故障形式变的愈加复杂,其安全稳定运行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电网实际运行经验及仿真结果均表明,存在原系统解列后其解列后的子系统又快速失步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支持传统两群失稳理论的专家学者将其解释为相继两群失稳并认为不存在多群失稳现象;而支持多群失稳理论的专家学者则认为存在多
2011年,腾讯公司推出了微信.它以方便、快捷、经济等功能,迅速得到青睐,同样也赢得了老年人的“芳心”,吸引越来越多的长者加入学习使用的队伍.rn2013年除夕,我们家的年夜饭
期刊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apacitor voltage transformer,CVT)与传统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相比,具有绝缘强度高、不易与系统发生铁磁谐振、可用于载波通信及价格相对较低等优势,110k 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网中CVT得到广泛的应用。在1000k V特高压变电站内,串补平台投切过程中的隔离开关操作导致串补平台附近的特高压CVT暂态环境恶劣,容易导致特高压CVT损毁。对该暂态过程进行仿真
期刊
局放超声阵列检测是将局放阵列信号的处理技术与阵列传感器结合应用于局部放电超声故障检测中的一种较新的方法。其中,局部放电超声阵列信号提取及稀疏可获得较优的稀疏阵形,较精确的定位精度,有效降低算法的复杂程度及运算时间。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07060)“局部放电超声阵列信号的提取策略研究”、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14MS84)“局放超声阵列传感器声学特性分析及结构优化”和新能
我国受煤矿地质条件多样性以及技术和经济基础薄弱等因素影响,大多煤矿采用留小煤柱沿空掘巷开采工艺,来实现最大限度的能源回收。但是,当煤矿开采后期遇到接续紧张的问题时,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