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土地供给制度的演变及其绩效评价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回顾了我国城市土地供给制度演变历程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我国城市土地供给制度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以南京市为例,对其城市土地供给制度的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 全文由五个章节组成: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了选题背景、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思路以及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分析了我国城市土地供给制度的演变过程。首先用制度经济学中的原理分析了我国城市土地供给制度的内涵,提出了城市土地供给制度是各供给要素的一个综合体,它更应该要用系统这个词来定义,而不是简单的规则,因为只有用系统这个词才能体现其供给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构成城市土地供给制度的要素;然后对其构成要素以及制度本身的发展和演变过程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并且剖析了我国现行的城市土地供给制度的制度特征。 第三章探讨了关于如何建立我国城市土地供给制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问题。首先分析了绩效评价的内涵和难点,结合近年来关于制度绩效评价的理论,认为对制度绩效的评价可以转化为对其目标和功能实现程度的评价,并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以土地空间配置效应、经济效应和公平配置效应为表现,初步提出了现行的城市土地供给制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第四章为实证部分。主要用已经建立的指标体系来对南京市近十年来的土地供给制度的绩效做一个大致的评价,针对评价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第五章对本文进行了系统总结和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本文的研究成果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用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原理界定了城市土地供给制度的内涵,分析了各构成要素及其制度的演变;二是初步提出了我国城市土地供给制度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目前,国内外关于城市土地供给制度及其绩效评价的研究不多,论文在该领域的积极探索,有助于推进同类研究的深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其他文献
地质体三维可视化研究主要包括地质体表面几何特征的可视化和地质体内部属性特征的空间数据探索及其可视化两个方面.该文在地质体表面模拟中建立基于数据结构和基于原始数据
DEM是地理信息科学领域的重要数据之一,在数字地形分析、数字流域分析和三维地表显示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数据获取技术和DEM应用领域的不断发展,对大区域、高分辨率DEM
在卫星,特别是我国对地观测卫星以及传统胶片航空遥感不足以满足地理空间数据的巨大需求情况下,发展自主、综合集成的航空数字遥感系统,以创新实现超越,将能保证我国各行各业对空
当前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的生态化运动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并且向多方面渗透.城市已由追求单纯静止的优美的自然环境趋向于更新的全面的生态化.生态城市的建设已成为人
三维城市视景仿真技术一直是地理信息系统和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的一个研究热点,近几年“数字地球”概念的提出和“数字城市”建设的兴起,加速了该技术的发展。本文以当前的地理信
该文认为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体系具有逻辑维、空间维和时间维的三维结构.逻辑维是关于监测体系的基本界定,包括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监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空间维
中国山水画的历史悠久,文脉长远,几千年来延绵不断,并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精神品格。老子宣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要求见素抱朴,回归自然。庄子说天与人一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文地理学发展出现了从"科学主义"的人文地理向"人本主义"的人文地理学转变的总趋势.与此同时,行为地理学方法论伴随着地理学的多元化和社会科学化出现了
城市化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倍受人们的关注,城市化的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人口的过程。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以及与城市土地利用的关系,构成了城市化目前城市问题研究
第一部分分析地图学与GIS发展的方向和主要问题,信息时代新技术对地图学发展的影响以及对认知科学的需求,指出地理环境的空间认知研究是解决GIS发展问题的一个途径,然后对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