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儒学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0580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孝孺是明初著名的理学家,著作今仅遗《逊志斋集》一部。他的思想根于方克勤和宋濂两位导师的传统儒学教育,又是在洪武朝物质生活由奢入俭、礼俗严重胡化的社会环境与绝对君权、严刑峻法并行的政治生态下形成的,因此呈现出醇正的理学特征、迫切的践履精神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孝孺思想建构的目的是为了付诸现世人生践履,故须同时着力于人的自我改造与改造世界两方面,也就分别对应了他的内圣之学和外王之学。方孝孺的内圣之学以其理学观念为根基,展开为自处与处世两个修身维度,分别指向他的为学思想和人生哲学。首先,孝孺的理学探讨了本体论与天人关系、心性论和工夫论等问题,由天人合一的天人关系预设推演至以养心为基点的工夫次第,基本继承了程朱以来“存天理遏人欲”的理学传统,其意在为实践问题的解决提供形上依据,有合于明初朱子学重践履而轻思辨的学风。其次,孝孺把他的工夫论推广到读书修身领域,构建起一套彻底是道德导向的为学思想:在对为学内涵论的诠释上,他极力支持将为学与为道统一起来,主张为学本质上是一种道德实践;在对为学方法论的阐发上,他认为学者须以儒家经典入道,先致知方能躬行;在对为学动机论的辨别上,他坚持学者应当总是立志为道,堕于为文则是不道德的;此外,他还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哲学。再次,孝孺的人生哲学基于其伦理道德思想,而其伦理学呈现为以美德论包摄规范论的二重分层结构,从性善论人性预设和“存义轻利”的道德原则论出发,经由对现实价值序列的考察与对“德福不统一”问题的反思,到达以天命观为核心构建的人生观、死亡观与不朽论,并就出处和生死两个现实伦理难题进行了重点探讨,整体上就是孝孺自己通过为学活动体认到的处世之道。方孝孺的外王之学以其文化哲学为风向标,落实在驱斥异端的辟佛思想和民本仁政的政治思想两个方面。首先,孝孺的文化哲学针对明初特殊社会历史环境下的文化困境,经由对华夷之辨、正统问题和古今文明论的考察,确立了唐虞三代作为华夏文明标杆的地位,导致他的儒学思想整体表现出鲜明的稽古倾向。其次,孝孺的辟佛思想针对佛教盛行的原因,既驳斥了以轮回学说为代表的佛教义学,又提出了化解佛教传播的对策唯有弘扬圣贤之道;而其辟佛的动因在于防止佛教动摇儒家的存续,和保护儒家在社会秩序建立方面的胜利果实。不过,由于孝孺没有客观看待儒佛关系,他的儒本位立场决定了他不能真正解决儒佛之争。再次,孝孺的政治思想贯彻了他的文化复古主义,根本目的是要在现世实现三代之治。由此,他从政治起源、君主职分、为君之学等三方面切入君主论,要求君主效法古先圣王;又从先富后教的经济思想与礼主刑辅、立法利民的制度思想展开治道论,要求在现实中施行模拟周朝的社会制度。然而,孝孺也看到了上述主张难以实现,所以他转而发明了“宗仪”的民间自治论,倡导在野士人另辟蹊径,以恢复古先圣王之法。总而言之,方孝孺儒学建构最为突出的特征就在于经世致用,其内圣外王之学继承了儒家一贯的道德理想主义,蕴涵着浓厚的济世精神与伦理信念,使得其思想建构与人生实践高度统一,最终成就了孝孺传奇而不朽的一生。
其他文献
在自然灾难频频爆发的今天,关注当下人与自然的关系尤为必要。古今中外对大自然的书写从未间断,《诗经》、《楚辞》是中国最早的描述大自然的作品,此后的陶渊明、谢灵运、王维、
4月28日,内蒙古水利厅在呼和浩特召开全区水利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自治区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戈锋作讲话。于长剑副厅长传达了自治区纪委八届六次全会和水利部党 Ap
文章主要阐述了对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基础课教学的改革实践,将传统的素描、色彩、风景写生等课程在教学目的与内容、方法与手段及作业布置上与专业紧密相联,以适合现代媒体专
为探究滤嘴通风对卷烟烟气酸味的影响,测定了不同滤嘴通风度卷烟主流烟气粒相物中酸性成分的释放量及烟气pH,考察了基于味觉活力值的通风卷烟烟气酸味指数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血常规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4项。1.全身各部位感染性疾病,可以使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数值发生变化,大多是增高。2.白细胞降低:
本文摆脱现有中文文献仅从实用主义涉足皮尔士哲学的局限性,以“作为指号学,是哲学而非数学”的逻辑观念为基调,全面梳理皮尔士广义逻辑科学的内涵及外延,并试图通过逻辑这把钥匙
2月24日至27日,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副校长李彦明带领后勤服务中心、办公室(党校工作处)、信息技术处、重大课题《深化广西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研究》的部分课题组
阐述了煤矿劳动定额制定的6项原则,分析了煤矿劳动定额制定的4种基本方法,结合煤炭井工矿的开采工艺特征,确定了煤炭井工矿劳动定额制定的步骤方法。 This paper elaborates
人文精神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及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是对人的存在的思考,是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是对人类命运、人类痛苦与解脱的思考与探索。社会发展最终体现为人
作为20世纪70年代社会广泛流行的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迅速的蔓延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后现代主义也不断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后现代主义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并且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