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通过田野调查对老艺人进行采访,了解并熟知了鄂尔多斯音乐文化概况,通过参加鄂尔多斯婚礼、大小宴会得到许多音像资料,通过参观鄂尔多斯博物馆与鄂尔多斯文化馆以及图书馆中获取到许多关于鄂尔多斯蒙古三弦的文本资料与文献。蒙古族三弦的名称是根据蒙语直接音译为“善扎”“弦子”,是蒙古民族古老而传统的乐器之一,在鄂尔多斯地区蒙古三弦与四胡、扬琴、蒙古笛子被誉为“四大件”一般用于盛大节日或婚宴中。蒙古族三弦音色明快、脆亮、穿透力极强,擅长演奏轻快,欢乐,优美的旋律。蒙古族三弦音乐集民族历史文化与民族民俗文化之精华,是具有蒙古族风格特色的代表性乐器。本论文通过围绕鄂尔多斯民俗文化生活中影响力较大的鄂尔多斯三弦为主,从剖析三弦的历史、形制、演奏法的发展等问题为切入点,深入探究鄂尔多斯地区的民间音乐。论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介绍鄂尔多斯地区的文化概况,主要简述鄂尔多斯的历史与鄂尔多斯地理位置形成的独特鄂尔多斯文化。第二章介绍鄂尔多斯三弦的概况,主要分为三弦历史、三弦形制、三弦演奏法等。第三章论述了鄂尔多斯三弦的发展。主要分为鄂尔多斯婚宴中的三弦、三弦的弹唱艺术、三弦的乐曲形式。第一章简写了鄂尔多斯地区的文化概况。鄂尔多斯汉意为“众多的宫殿”,在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鄂尔多斯别名大召盟,2001年10月又改叫鄂尔多斯市,是内蒙古自治区下辖地级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腹地,介于北纬37°35’ 24"~40° 51’ 40",东经 106° 42’40"--111° 27’20"之间,总面积86752平方公里。鄂尔多斯属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冬夏寒暑变化大。2018年,鄂尔多斯辖2个区和7个旗,市政府驻康巴什区,鄂尔多斯常住人口 207.84万人。各旗分别由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乌审旗、杭锦旗、伊金霍洛旗、准格尔旗、达拉特旗组成。鄂尔多斯地广人稀,因此造就在鄂尔多斯地区生活的人们豪爽的性格,古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非常贴近当地的风土人情。由此可以看出,鄂尔多斯三弦曲目多数旋律欢快、热情,处处体现出鄂尔多斯人的热情豪爽性格。第二章为鄂尔多斯三弦的概况。重要的分析了三弦历史、三弦形制、三弦演奏法等。三弦历史:蒙古三弦历史悠久,现流传于汉族、蒙古族、白族、彝族等民族,日本、蒙古等国家,因三弦的流传性很广,所以它的名称也是多样化,例如蒙古国称为“舒达日古”,汉族称“三弦”、内蒙古称“善扎”。笔者在田野调查中了解到,三弦在鄂尔多斯地区也称为“弦子”,是“三弦”的简化语。“艺术来源于生活”,蒙古三弦在蒙古族历史长河中吸收着蒙古族民俗文化,从宫廷音乐发展到至今成为民间音乐。三弦在鄂尔多斯地区至少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在历史的不断演变中,它早已融入进了鄂尔多斯地区地生活中以及民间音乐中,形成鲜明特点区别于蒙古族其他地区的演奏风格,成为鄂尔多斯代表性乐器。三弦形制:以前鄂尔多斯牧民们会自己动手制作三弦、四胡等民间乐器。制作手法简单,易懂。三弦的琴身分为琴鼓和琴杆两大部分,琴鼓由鼓框、鼓皮、琴码、弦钩等构成。1.琴鼓:椭圆型状,由鼓皮和鼓框形成的。,原先在鄂尔多斯三弦鼓皮由牛羊驴等动物皮制作,而这样做出来的三弦音色较闷。近年来三弦的鼓皮由蟒蛇皮、水蛇、野蛇等蛇皮制作。鼓框是由四块木头形成的,共54cm,由红木、檀木为材料而制作。琴鼓的长度20-22cm,宽度19cm。2.弦钩:位于琴鼓的正下方,用于钩三弦的三根弦。3.琴码:可分为上、下两个琴码,一般以竹子制作。下方的码子在琴鼓的三分之一的位置,而上方的码子在琴杆的最上方。三弦的两个码子使三根弦位于合适的距离。4.琴杆:通常用黑檀或绿檀等木头制作,琴杆长度65cm,宽度3cm。5.琴弦:在鄂尔多斯三弦的琴弦会用韵呼儿弦,这种弦很软,易短。现在则使用尼龙、钢弦、塑料绳等材质制作。老弦与中弦是纯五度,老弦与一弦之间纯八度,一弦与中弦是纯四度关系。笔者采访三弦演奏家萧剑圣时,先生说:“对三弦的杆子、鼓羌、鼓皮、铜自架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一、由于民间使用的三弦杆子较长,换把困难,演奏时不易控制,所以萧剑圣对琴杆的长短进行了调整。二、鼓羌越大,三弦音色更加厚实,所以要运用一个适合三弦音色的鼓羌,实则是共鸣比较好。三、三弦的鼓皮由莽皮制作,三弦的鼓皮使用莽皮制作具有一些缺点:第一、莽皮很贵。其次、莽皮雨天会变潮,所以雨天出演,需要把三弦的鼓羌裹住,保证它的鼓皮不受潮。”因此萧剑圣发明了一个人造莽皮。四、为了防止三弦演奏时间较长时易滑落的问题。萧剑圣发明了能够固定三弦的铜自架。对于鄂尔多斯三弦的演奏时使用铜自架来说,萧剑圣三弦的改革对于鄂尔多斯三弦有着较大的影响。三弦演奏法:以前鄂尔多斯民间艺人使用手指指甲来弹奏三弦,随着演变三弦现使用“弹棒”演奏乐曲。笔者在通过采访鄂尔多斯短调民歌传承人哈拉珍时了解到,她是一位少有的使用指甲弹奏三弦的杰出的三弦民间艺人。哈拉珍解释到手指指甲要保留3mm,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在磨合过程中指甲会变成茧子,弹奏中会更好用。三弦弹棒为右手持园柱形弹棒进行弹奏,一般塑料材质较多,木质和牛角材质的较少,弹棒夹在右手食指和中指间,拨动琴弦而发出声响。弹棒长度8-9cm,使用弹棒所出来的音色明亮、清脆、具有穿透力。从哈拉珍的演奏中发现手指指甲弹奏三弦与弹棒弹奏三弦是有音色上的区别。鄂尔多斯三弦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民间三弦,另一种是专业三弦。艺人哈拉珍讲到专业三弦虽源于民间三弦,但从形制、演奏法、到演奏形式都有很大的区别。1.民间三弦演奏法:民间三弦弹奏不了变化较多、华丽技巧的乐曲,民间三弦的演奏技巧多以“弹挑、滚奏为主”。“弹、挑”是三弦中最基本的演奏法,但在民间演奏法中弹较多,挑的演奏技巧运用的较少。滚奏一般分为长滚和短滚。区别在于时值,两个节拍以上的节奏中使用长滚,两个节拍之内的节奏中使用短滚。在短调民歌中运用短滚较多,长调民歌中使用长滚,运用倚音演奏技巧奏出长调的“诺古拉”。民间艺人在弹奏三弦时只用左手的食指和无名指,其他三个手指均不会用,而且不太换把,只在固定的把位上演奏。民间演奏法中运用空弦较多,因为在鄂尔多斯民歌中纯八度音较多,三弦演奏时不太换把位,因此有的音只能处理在空弦。民间三弦使用F调定弦,定弦音为“la、re、la”。常用F、G、D、C四个调。民间三弦以民歌为主题,常在宴会中以合奏的形式示人。在本文中以两位民间艺人哈拉珍、瑟青格日勒的演奏技巧进行了分析。2.专业三弦演奏法:近些年随着“专业化”意识,人们开始学习专业三弦,以学生群体为主,在高考或中考时,考生们都会学习专业三弦进行考学。专业三弦主要以弹跳、滚奏、扫弦、占、滑音、柔弦等演奏技法。在这些演奏技法中右手的“滚奏”可分为“虚音”“实音”之分,是每个蒙古乐曲里不可缺少的技巧,它不但代表着乐音,而且也代表着不同乐曲的意境及感觉。“扫弦”是指将三根弦一并弹得技巧,往往以十六分音符为主,在乐曲的最后出现。还有一个马蹄声,也是三弦的特色,以前八后十六音符为主,在码子上方以模仿马蹄的声音为特色的演奏技法,更具有蒙古族三弦演奏法特色。专业三弦的演奏法相对于民间三弦来说更加丰富,不会那么单一,专业在演奏一首独奏曲时会用到很多种演奏技巧,以G调定弦(GDG),可以独奏、合奏、伴奏,通常用到的bB、F、G等等,可以弹奏更多调式。第三章概述了婚宴中的三弦、三弦的弹唱艺术、三弦的乐曲形式等内容。婚宴中的三弦:过去的鄂尔多斯三弦在宴会上以合奏的形式示人,以“乃日沁”、“达古沁”为主,“乃日沁”意为乐手,“达古沁”意为歌手。鄂尔多斯音乐因地区海拔等关系,乐曲大多跳度大,音域跨度广,因此高音女歌手也较多。1三弦与民歌:对于鄂尔多斯三弦与鄂尔多斯民歌之间的关系,笔者在调查采访的艺人们都会谈到:“三弦比其他民间乐器更适合鄂尔多斯民歌,无论是它的演奏法还是音域都适合鄂尔多斯民歌”。因此笔者认为,三弦在演奏民歌时会大量使用前八后十六分节奏型,自然形成了强弱律动,具有鲜明的个性,充分的发挥了器乐性。民歌分为短调民歌和长调民歌,民间三弦以弹奏各种题材的短调民歌为主,如《巴音杭盖》、《亲王衙门》《八月的花草》《乌仁糖耐》等耳熟能详的民歌。2“四大件”:鄂尔多斯宴会中除了民歌还有乐器,一般以蒙古笛子、四胡、扬琴、三弦等乐器组成合奏的形式演奏。这四种乐器被称之为“四大件”。通常这四种乐器是主奏乐器,有时还会有手风琴、大琴、电子琴的加入,让宴会音乐更加的欢快、热闹。主奏的四大乐器,会在音域或音色上互补。比如四种乐器都会演奏主旋律,蒙古笛子会演奏高音部分,因为是吹奏乐器,所以音色上会更加的响亮。四胡分为高、中、低音四胡,在鄂尔多斯宴会中使用高音四胡,因此四胡演奏高音部分,而且是拉弦类乐器因此会使用大量的倚音,使整个合奏变得更加稳定,有效的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三弦通常演奏低音部分,大量的使用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律动性较强。它的音色明快、脆亮、穿透力极强,在整个合奏当中不可缺少的乐器。扬琴通常在大量的使用十六分音符和大切分,使律动性较强,使音乐更有趣味。三弦的弹唱艺术:鄂尔多斯宴会中有一种独特的音乐仪式,三弦的唱弹艺术。可以理解为个人的“乃日”仪式音乐。在鄂尔多斯地区一个人的三弦弹唱艺术也被称为“乃日”。弹唱艺术是指个人自己演唱自己演奏的形式。这样的形式音乐其实特别难。与s个人对民歌、民间乐器的了解度有关,即兴伴奏也得过关,才方可弹唱。这种形式音乐与社会的发展有关联。过去的老一辈的艺人们,对于鄂尔多斯音乐相当的了解,也都特别有才华。三弦的乐曲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也不断的在发展。近几年出现的“专业”两个字,就是对民间音乐的发展动向。鄂尔多斯三弦也从民间音乐专响专业音乐的行列。鄂尔多斯三弦以鄂尔多斯民歌为主专变为专业的作品,如:独奏曲、合奏曲等形式。因为迫于对民族器乐音乐作品的需求。现如今,蒙古三弦的曲类可划分为:独奏曲、合奏曲等。独奏曲也可分为,民歌题材的独奏,自创的独奏等两大类。合奏是以三弦与四胡曲,三弦重奏曲等。三弦独奏曲以民歌题材的独奏曲有很多,是以民歌的曲调作为动机发展创作出来的乐曲。如:乌日古木拉创作的《巴音杭盖》《森德尔姑娘》《我的母亲》等曲目都是有鄂尔多斯民歌的曲调上创作出来的曲目。胡力亚其创作的:《黑缎子坎肩》《古格尔玛》《乌仍堂乃》等独奏曲都是以民歌的曲调上形成的。自创的三弦独奏曲有:《鄂尔多斯新歌》《草原晨曲》《乌纳钦》等。三弦四胡的合奏曲有《欢乐的鄂尔多斯》《木马青年》等。鄂尔多斯三弦在宴会中以民歌为主的合奏形式演奏,如今在舞台上以独奏、合奏等乐曲表演。第四章介绍了三弦的传承与特点。鄂尔多斯三弦是在历史长河中流传至今的乐器。它的传承为“口头传承方式”。蒙古族三弦在鄂尔多斯地区很受人们的喜爱,牧民们喜欢它,对它感兴趣,喜欢演奏它。因此在鄂尔多斯地区从少年到老人们都会演奏它,几乎每家每户的墙上都挂有一把三弦或一把四胡。鄂尔多斯地区的牧民们在音乐方面很有才华。过去,每当大人领着孩子去往宴会之地,孩子们哪儿都不会去,只会在大人旁前守着大人,听他们演奏或唱歌。久而久之孩子们也喜欢三弦,刚开始不会自己就哼哼曲子,接着自己摸索着找到乐曲的感觉。从简单的民歌开始,再到所有的民歌都可以用感觉弹出来,即兴的演奏。家庭式传承:由于父母特别喜欢民间音乐,时不时的拿出来演奏或合奏。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看着、听着,慢慢的就有兴趣了,接着有父亲传授儿子或爷爷传授孙子,当然大部分牧民不懂谱子,就直接用“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传承。刚开始教授的时候以《乌仁糖耐》《花马》等易懂易弹的民歌开始。在传承部分中最重要的是家庭式传承。老师的教授:最近几年老师的传授也变得非常重要,尤其随着音乐的舞台化,人们常常参加各种比赛、国内外的各种音乐节而激起了人们的好奇心及斗志,有些人会因为喜欢音乐而去找一些才艺双全的老师上课,提高自己的才艺。在鄂尔多斯7-12,50-60岁的年龄段的人学三弦的最多。50-60年龄段的人是小时候没有机会学习三弦。还有一些是才艺双全的艺人,自己在外边开音乐班当老师,招牧民们去学习鄂尔多斯民间音乐。有的艺人甚至自己先学音符后再教牧民们识谱。学校的传承:随着专业三弦的普及,不仅大学开了专业三弦的课程,小学到高中都开了专业三弦的课程。在课外业余时间里上这样的课,一,利用课外时间,普及了民族音乐。二,提高了学生们的兴趣,提供了良好的选择。多媒体传承: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时代来了,人们利用微信等软件,开始在微信上上课。用视频的方式授课,虽然难度有点大,但是这样的方却很新颖,很突出。鄂尔多斯三弦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蒙古族生活习俗、音乐艺术等文化精髓,形成了许多风格鲜明,特点突出的优秀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