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视角下的传统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一个纵向案例研究

来源 :浙江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q2004_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问题获得了理论与实践界的大量关注,随着世界各国日益将数字经济视作谋求新竞争优势的重要契机,关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也逐渐从刻画先行者企业的成功模式转向关键影响要素的探析,涌现出了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但是,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占国民经济主体地位的传统制造企业纵然意识到了借助数字化转型融入数字经济浪潮的重要性,却无法很好的开展数字化转型,他们一昧效仿行业先进或一举投入大量资源等做法招致了诸多失败,与此同时,关于传统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研究也存在一定的理论空白。因此,本文聚焦于传统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问题开展过程性研究。从现实背景来看,一方面,相较于“天生具有数字化基因”的其他企业(如字节跳动、阿里巴巴等),传统制造企业由于常年运行形成了以“制造逻辑”为主导的思维模式与行为路径,导致企业产生“路径依赖”,这使得他们在面对新兴数字技术时难以实现快速转变。另一方面,数字化转型往往与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技术相关,这些技术的可生成性、可塑性、可组合性等特征正不断打破组织与行业的边界,导致传统制造企业在应对内部变革的同时,更需重塑和协同其与赖以生存的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可以见得,传统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议题亟需深入探讨,从而为其提供应对数字化转型机遇与挑战的有效做法。从理论背景来看,大量文献综述从技术与能力两大理论视角对数字化转型研究进行述评,技术视角研究数字化转型强调数字技术的破坏性对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效应,而能力视角则认为数字化转型应当被看做一个管理问题,重视并构建企业的动态能力。但技术和能力视角下的数字化转型总体都忽略了一个重要内容:数字化转型因为涉及为组织带来新的行动者、结构、实践、价值和理念,会对现有组织、生态系统、行业或者场域中已经的游戏规则带来改变、威胁、替代或者补充等。所以仅仅关注单一要素的变化对数字化转型的影响不利于系统、全面的理解传统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过程,得到客观的认识。基于此,一个新兴的流派涌现——制度视角认为数字化转型应该被理解为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如何获得重要利益相关者眼中的社会认可以及其如何与现有的制度安排完成交互的过程,涉及去制度化、制度产生、变迁和制度化等,需要处理由“新旧交替”触发的一系列矛盾与紧张关系。从这个视角出发,将弥合既有研究缺陷,为我们更进一步理解传统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议题提供新的洞察。考虑到现实问题与理论研究所遇的困境使得传统制造企业在规划与实践数字化转型时举步维艰,本文提出了核心研究问题“传统制造企业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本文采用制度理论视角试图解析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微观机制,认为数字化转型可以被视作是一种旧的制度逻辑迁移到新的制度逻辑中的“合法性建构与扩散”过程。通过纵向单案例的研究,选取在工业领域率先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典型企业—正泰集团为案例对象,本研究发现:(1)传统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呈现出由“制造主导”转变为“数字主导”的制度逻辑更替现象;(2)数字化转型的合法化过程具有阶段性,每个阶段对合法性的诉求不同但又相互关联,展现出延续性;(3)在数字化转型合法性建构与扩散的过程中,试点试验(Pilot Experience)、集体试验(Collective Experience)、催化(Catalytic)这三类机制扮演了重要作用。本研究具有多重理论意义,核心理论贡献在于构建了制度视角下的传统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理论框架。首先,通过将制度理论引入数字化转型研究,刻画出数字化转型的底层逻辑,即制度更替逻辑。其次,本研究在“组织—场域”跨制度层级间识别出合法性建构与扩散的关键作用机制及演化顺序,深化了制度理论研究。最后,本文通过运用制度视角解构数字化转型,丰富了数字化转型理论的研究视角。本研究还对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第一,为企业如何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提供了思路;第二,揭示了对数字化转型实践有重要影响的关键作用机制;第三,呼吁企业重视“场域”的相关数字化转型动态,把握时机开展实践。
其他文献
在当前的教学活动开展过程当中,进行教学诊断和改进工作的必要性非常突出,不仅可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显著提升,同时还能完成课堂教育理念革新。大数据作为信息产业高速发展背景下的产物,实现了和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而高中地理学科作为一项关键学科也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完成思维和意识层面的改革与优化,给教学活动与考核管理等提供信息指导,这也是本文的研究切入点。
本文梳理了作为电影价值标准确立和输出的重要平台的国际电影节,在引入中国的过程中,如何结合在地语境进行本土化改造,实现自身的主体性建设和国际话语权的建立。本文认为,中国内地电影节通过竞赛单元的定位选择逐步彰显本地关切的价值主张和议程设置;经由专业化的策展运营实践推动主体性建设;凭借电影节市场尤其是项目创投的普遍建立,重新定义中国“独立电影”的模式和取向标;通过积极推动与海外电影节合作交流参与国际电影
以《民族学刊》2011—2020年刊用的179篇高被引论文为样本,从论文的年代分布、题名结构特征、论文合作率、摘要的长度、关键词数量和出处、基金项目和篇均参考文献等角度开展了相关研究。研究发现,论文被引频次与论文发表的时间没有必然关系;95%以上的题名是“名词词组”和“名词并列”结构;论文合著率和合作度均略低于全国人文社科领域的相关论文;摘要字数集中在181-300个汉字之间;60%的关键词源于题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应用的不断扩展,网络教育突破了传统的教育形式,受到极大的关注,且随着网络教育的迅速发展,网络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地扩展。时至今日,远程教学突破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更加凸显,开放大学内涵建设也对基于网络的远程学习模式提出了更多的挑战。与此同时,教师对自我角色的期望以及角色伙伴对教师角色的期望都在催促开放教育教师角色进行重塑。
新一轮高考改革提出的高考评价体系重点考查学生的三大能力群。本文重点介绍培养学生思维认知能力群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设计,以光学系列实验教学与设计为例,从优化基础实验再设计、搞好小实验群设计、探寻“反常”实验设计三个方面,探索培养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群。
城市社区党建是中国共产党政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在基层的鲜明体现。城市社区党建的质量,关系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水平,更关系到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把街道社区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这一重要部署为新时代城市社区党建提供了鲜明的导向作用。吉林省作为我国东北地区的重要省份
公司的企业文化在建立公司核心竞争力过程中的意义,一直受到管理理论和实践界的充分肯定和关注。面临国内国外严峻的市场经济局面,怎样通过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来形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目前管理学界与实践者们不断在探讨的前沿课题。企业文化的建立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环节之一,良好的企业文化涵盖着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公司的制度规则和公司的市场形象等方面,这可以提高公司的市场价值,从而形成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