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真菌病大鼠模型的建立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ndf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外耳道真菌病是由外界致病性的真菌或者是外耳道内的条件致病性真菌侵袭感染外耳道浅部毛囊皮肤所造成的慢性感染性疾病,是耳鼻喉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尤其在沿海地区或南方温暖潮湿地区多发。并且近年来,临床上对于该疾病的药物研究较多,实验性的用于人类外耳道,但由于该疾病易复发,反复使用抗真菌药物其远期副作用不能评估。因此建立反复性及敏感性良好的外耳道真菌病的大鼠模型,观察病变不同时期外耳道皮肤病理变化,为今后研究真菌的致病性及宿主的防御机制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新的、敏感性的抗真菌药物,包括研究其有效性、毒副作用及药代动力学也具有积极作用。方法:选取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为高浓度的1*10^9孢子/ml烟曲霉菌悬浊液接种免疫抑制组,B组为低浓度的1*10^6孢子/ml烟曲霉菌的悬浊液接种免疫抑制组,C高浓度的1*10^9孢子/ml烟曲霉菌悬浊液接种健康组,D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及B组免疫抑制大鼠于第一天选用环磷酰胺200mg/Kg腹部注射进行免疫抑制;第三天均选取大鼠右耳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无菌的砂纸卷曲成棒状,搔刮外耳道皮肤,以不出血为原则;制备的烟曲霉菌悬浊液按分组将相应浓度菌涂抹于外耳道受损皮肤,涂抹量每次均为200ul,此操作重复7天,接种完毕;对照组相应外耳道受损部位涂抹生理盐水。每组随机抽取4只大鼠,用耳内镜分别在第7天、14天、28天时观察大鼠外耳道,依据外耳道感染情况进行打分,并取接种处外耳道皮肤进行真菌镜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比较相应阶段组内、组间感染情况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实验组大鼠外耳道在感染完毕后第7天左右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增厚,皮肤破溃、糜烂、潮湿,淡黄色液体渗出并伴有局部的结痂,边缘处毛细血管扩张,部分出现渗血及脓性分泌物,2例出现外耳道狭窄;在第14天左右可观察到不同程度的湿性分泌物聚集,部分呈颗粒状、绒毛状、薄膜状覆盖,颜色为灰黑色、黄绿色、黄白色;在感染后28天内,实验组大鼠外耳道皮损情况逐渐减轻(破溃处逐渐愈合,结痂脱落,外耳道变干燥);感染率为100%,各时间段组内感染情况打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接种完毕后第7天感染评分最高,分别为10.5±0.5分、8.9±1.3分、9.2±0.6分、5.5±1.3分;组间比较在第7天、第14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8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烟曲霉菌接种免疫抑制组大鼠感染评分最高为12分。3组实验组真菌镜检均阳性,病理示炎性细胞浸润、坏死,肉芽肿形成。对照组未感染真菌。结论:本实验在健康大鼠和免疫抑制大鼠中均成功建立了曲霉菌感染的模型。3组实验组在感染初期外耳道皮损程度较重,逐渐呈现减轻的趋势,考虑宿主的免疫系统逐渐占据优势,导致致病菌被清除、炎症反应减轻,提示此病具有自愈性。
其他文献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高福团队在H4亚型禽流感病毒适应人的分子机制和跨种间传播预警预测方面取得新的重要进展。H4亚型流感病毒在野禽及家禽中都
<正>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是外科常见病,中药膏药具有使用方便,疗效可靠的优点。我们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细心研究,自制了“除疮治疡拔毒膏”,治疗各种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取得了非
总结分析35例宫腔镜联合Foley双腔气囊导尿管技术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配合医生诊疗;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及时发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缓解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80例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护理组(n=42)和对照组(n=38)。其中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也是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浙江经济的发展中民营经济成为浙江经济的一大特色,浙江的民营企业要实现二次飞跃,就要持续不断地进行创新,通过创新实
目的:研究血管介入栓塞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5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急救患者,患者均采取血管介
随着市场经济社会中民事主体之间大量地以合同形式发生交往,在签订合同和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生纠纷已变得非常频繁和平常。而合同纠纷又往往与欺诈乃至诈骗行为相伴发生。如何区
本文发展了在文献[1]中所提出的强实用稳定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了具有内扰和外扰的两类不连续动态系统的强实用稳定性,强实用一致稳定性和非强实用稳定性;分别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