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篮球联赛背景下校园小篮球开展情况及发展路径研究

来源 :南京体育学院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lequ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12月中国篮协重启了“小篮球”项目,制定了《小篮球发展规划》,出台了《小篮球竞赛规则》,小篮球项目发展进入快车道,在篮协指引下,小篮球联赛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在小篮球联赛背景下,我国小篮球运动迎来了发展机遇,把握机遇推动校园小篮球运动的发展成为当务之急。本次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小篮球联赛背景下南京市校园小篮球运动的开展情况展开调查,理清新形势下制约南京市校园小篮球运动开展的因素,针对当前南京市校园小篮球运动开展存在的问题,寻求推动小篮球运动发展的路径,为小篮球运动的校园推广和我国篮球人才储备、篮球水平提升提供理论指导。对南京市校园小篮球运动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结论如下:(1)小篮球运动宣传不力,小篮球联赛南京本土队伍及参赛人员数量较少,赛程安排不合理;(2)校园未发挥出其在项目推广与发展的主体作用,有半数学生通过其他途径认识小篮球项目;(3)小学校园小篮球运动器材设备多数使用成人设备,不能满足小篮球教学需求,学生对学校场地设施不满意;(4)南京小学体育教师以篮球为主修专项的教师人数少,篮球技能水平差,接受篮球培训的次数和频率不足;(5)小学体育课时不足,南京市小篮球运动开展不好,小篮球运动未能很好的走进小学校园;(6)小篮球运动缺乏专用教材,体育教师当前使用教材不能满足教学需求;(7)小篮球作为新兴体育项目,教学过程可能出现不可控安全问题,影响课程进度和学生上课积极性。(8)政策不健全、经费支持不足、人才储备少和参与人口数量等社会支持因素限制了项目发展。小篮球运动校园推广过程时,规范赛事组织安排,提升赛事影响力,借赛事推动项目发展,依托学校、政府和社会各界力量的参与推动项目展。具体发展建议如下:(1)加大宣传力度,宣传方式应做针对性调整;承办比赛时,合理安排赛程;(2)作为知识和技能传授的主要场所,学校积极建立小篮球运动教育教学体系,丰富教学手段,拓宽教学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多知识学习途径。(3)改进现有场地,添加可移动小篮球设备,使其不仅能满足成人需求,又能满足小篮球需求,一“场”多用;(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培训、调研、教学研讨、教学评比,提升小篮球教学能力;(5)合理利用课余时间,扩充小篮球项目学习时间。通过举办课余的小篮球相关活动,巩固课堂教学内容。(6)鼓励教师编写自用的小篮球运动课程讲义,并将优秀的课程教学讲义汇编成书,指导小篮球运动教学,对相关教师给予奖励;(7)规范小篮球技术动作,在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时加强医务监督,做好防病防伤工作。(8)政府出台政策规范行业环境,高校开设相关课程或专业储备人次,企业提供经费支持,共同为小篮球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评价γ-干扰素(IFN-γ)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结核分支杆菌感染的影响和疗效.方法将DBA/2小鼠90只按免疫功能正常和免疫功能低下2种状态分别制成小鼠结核分支杆菌感染
随着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系统的高速发展,对作为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转换接口的模数转换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主要是高速度、高精度及低功耗的模数转换器的设计。流水线模
骨骼肌是人体最大的能量代谢器官,约占人体体重的40%。骨骼肌代谢功能异常在众多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线粒体能量产生和肌纤维收缩是骨骼肌功能的两个决定因
医院装备气动物流传输系统的作用与好处已是无可非议的“硬道理”,而如何管好用好这一专用系统设备的“软道理”是许多用户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解读北京友谊医院成功运用
第一部分创伤性脑损伤后Fos-like抗原1的表达及其意义背景与目的:神经元凋亡是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化学信号级联诱导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过程,调控神经元的凋亡是减轻颅脑创伤(
随着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通信的方式向便携式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种类丰富的移动应用在满足了人们通信、休闲、社交等日常需求的同时,也积累了海量的移动网络数据。这些
宗教,作为人类社会历史悠久、影响巨大的文化现象,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国家大政上,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重要事务。目前,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在我国的教徒分
广州柏瀚·华方建筑设计公司总建筑师曾奕辉对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制定的《能量与环境设计的指导标准》(简称LEED)进行了分析,发现在整个评分标准中,“能源与空气”所占的比重
赵孟是中国艺术史上划时代的人物。由于赵孟以宋宗室后裔身份仕元 ,因而每每被人以丧失民族气节而诟病。赵孟仕元是一个历史事实 ,但其仕元行为和丧失民族气节无关 ,对
在气候暖化和人为干扰日益增强的背景下,云南的入侵植物危害状况日渐严重,研究入侵植物的生物学性状从而进行防控管理,是降低植物入侵风险的有效措施。本研究基于文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