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滨海岸线石油污染问题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如何对受损滨海岸线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成为当前热点问题。对石油污染滨海岸线进行治理,不仅需要考虑环境工程方案,还需要辅以生态修复手段使受损近海岸域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结构逐步得到恢复,并最终以良性循环方向发展。该研究通过实地野外调查并结合传统统计方法和实验室分析方法,以胶州湾滨海岸线4种典型的自然植物群落作为其研究对象,研究芦苇、翅碱蓬、狗尾草、东方香蒲等4种自然植物群落多样性格局,分析4种自然植物群落及胶州湾滨海岸线土壤石油污染浓度特征,并归纳总结出适合该地区的耐性自然植物群落配置模式。本研究首先针对胶州湾典型石油污染海岸线地区自然植物群落和土壤状况展开野外调查研究,确定样地及调查范围初步掌握研究区石油污染现状及植物群落生长特点。其次通过实际调研样地现场采集的土壤样品开展土壤石油烃(TPH)含量测定和土壤全盐量、PH值测定的实验室定量分析实验,根据红外光度法中要求的测定土壤中石油类含量的基本操作方法,对样地土壤中石油含量及平均含量进行测算。再次依据对胶州湾海岸线石油污染研究区的实际土壤石油污染程度和典型自然植物群落生长情况两方面的分析研究,结合各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标和构成对比分析植物群落在不同等级石油污染胁迫下的生长变化,筛选出适合胶州湾滨海岸线石油污染土壤环境的石油烃耐受型的适生植物或者具有潜在生态效益的植物,设计适宜于胶州湾石油污染海岸线的生态景观植物修复配置方案。最后以实现胶州湾海岸线石油污染场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自然净化。为石油污染区自然植物群落的保护与场地生态修复措施中的植物配置设计提供依据。结论如下:(1)通过对胶州湾滨海岸线石油污染地区自然植物群落64个样方的调查,发现植物物种共74种。分别隶属于12个科。统计发现这当中藜科、禾科、菊科为优势科,分别占9.09%、20.45%、38.63%;其芦苇群落、翅碱蓬群落、东方香蒲群落和狗尾草群落均属于草本植被,自然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相对简单,且大部分呈现单优群落的斑块形式。(2)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均为芦苇群落最大,分别为1.444、0.602和0.981,Patrick丰富度指数为翅碱蓬群落>东方香蒲群落>狗尾草群落>芦苇群落,分别为0.997、0.911、0.846、0.877和0.794。(3)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胶州湾滨海岸线石油污染地区全盐量平均值为0.626%,PH平均值为8.067,平均石油烃含量为69.306mg/kg。不同的植物群落类型根据差异性检验结果显示胶州湾滨海岸线土壤中全盐、PH和石油烃含量均为影响该地区植物群落类型分布的主要因素(P<0.05),且其中土壤中石油烃含量对群落类型分布的影响极其显著(P<0.01)。(4)本研究中4种典型自然植物群落中芦苇群落能明显体现出在场地中的优势性,在Ⅰ-Ⅳ级的石油污染环境中各指标基本能达到最优,翅碱蓬群落和东方香蒲群落次之,狗尾草群落在场地内出现频繁但优势度最弱。而在Ⅱ、Ⅲ级石油污染等级的土壤环境中翅碱蓬群落和东方香蒲群落各项指标均较优且稳定,更适于该环境生长。整体看石油烃的耐受程度为芦苇群落>翅碱蓬群落>东方香蒲群落>狗尾草群落。(5)通过对胶州湾石油污染海岸线研究区的植物调查研究和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标的归纳分析,依照本研究中生态景观植物配置原则筛选出胶州湾石油污染海岸线不同石油污染等级地带适生植物共15种。结合不同石油污染等级环境对其进行生态景观植物配置设计模式的探究并对四个不同石油污染等级的环境设计四类6种植物配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