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波克维茨的批判课程理论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48545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马斯·波克维茨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课程与教学系教授,是美国批判课程理论和教育社会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研究领域广泛,涉及历史、艺术、文学、心理和社会学等诸多方面,并结合当下的历史、人类学和国际教育改革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探讨教师教育改革、课程与教学研究、教育政策、国际教育改革、比较教育等议题。通过与批判理论、知识社会学、女性主义、后结构主义的对话,波克维茨将研究的重心转向控制学校运作的知识及理性系统,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社会认识论。他著写的《教育改革的政治社会学:教学、教师教育和研究中的权力/知识》确立了他在美国后结构主义领域的学术地位和影响。他的福柯式课程研究,从“谁的知识最有价值”转向“最有价值的知识如何形成”的提问方式,重新审视了权力、知识、主体、历史的概念,以独特的课程研究视角挑战传统课程观和主流批判课程理论,从而为课程研究打开新的可能性空间。波克维茨的课程理论富有批判性和政治性的特征,他以福柯的权力概念为分析工具,分析知识形成的历史情景和社会背景及其对学校教育主体的作用,揭示了课程背后的权力运作机制。基于“权力生产知识、知识建构主体”的思想脉络,波克维茨对现代学校教育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并以历史的视角审视这一过程,提出了不同于主流批判课程理论的另类批判课程思想。本研究的目的对波克维茨的批判课程理论的形成和基本内容进行较为详尽的介绍,并进而提出其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些粗浅启示。本文共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这部分简单介绍了本研究的选题缘由、目的、意义及方法。第二部分梳理了波克维茨批判课程理论形成的背景,对波克维茨的个人成长经历和学术历程、课程理论形成的社会背景以及理论基础进行较为详尽的阐述。第三部分介绍了波克维茨批判课程理论的基本观点,主要从课程本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研究方法五个方面展开:1、课程本质:波克维茨基于福柯的生产性权力观提出课程的本质是“一种政治性实践”;2、课程目标:波克维茨批判现代学校教育对人的压制,提出课程目标应该培养儿童批判态度,实现个体解放;3、课程内容:波克维茨指出,课程内容应该被视为一种科学事件,以重新审视当前学校课程中的“学科炼金术”的思维;4、课程实施:波克维茨认为课程实施是一种社会体系,必须通过创建“自我批判共同体”实现自我和社会的发展;5、课程评价:波克维茨认为课程评价是为儿童经验提供条件的机制,而非评价儿童的机制;6、课程研究方法论:波克维茨主张课程研究应以社会认识论的方法代替以追求实用知识为目的的经验分析法。第四部分对波克维茨批判课程理论进行评价。主要论述波克维茨批判课程理论的价值和不足之处。第五部分指出波克维茨批判课程理论为我国课程研究提供了独特视角和方法论,并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有益启示;培养学生的自我批判态度;重视跨学科课程;构建平等互惠的师生关系;注重社会认识论思维在课程研究中的应用。
其他文献
根据双站近场散射测量的基本原理,以二维圆柱作为待测目标,对双站近场散射测量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研究了有限扫描面与数据处理方式对双站近场散射测量结果的影响,总结了不同尺寸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逐步推进,西部地区尤其是民族贫困地区促收反贫困的斗争也进入了攻坚阶段,在长时期的“输血”式外来帮扶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甚至逐步成为了“等”、
期刊
我国高校体制改革以来,尤其是1999年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我国的就业指导工作从1989年重新启动至今刚刚21年,可以说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无成功的经验和规律
环境教育是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环境教育的国家,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环境教育法》。经过不断的发展,美国的中小学环境教育,无论是在实践领域还是理论
翻转课堂一方面消除了传统课堂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也给现代职业教育提供了不同的思路。本文以高职公共英语教育为例,从四大角度对普及翻转课堂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笔者根
电离层CT技术中由于数据采集系统的几何结构存在局限性,致使探测所得数据不完全,导致其成为不完全数据重建问题(有限角度层析)。投影中的采样点不均匀,且由投影谱通过Fourier中心切片原理组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手段已经成为教学的必然趋势。英语作为高校的必修课程,大学英语现代化教学模式势在必行,这无疑增加了英语教学的难度,给英语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