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林芝景观生态评价与规划研究

被引量 : 14次 | 上传用户:cloudzhu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西藏林芝地区上世纪90年代初和90年代末两个时期的TM遥感图像、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地形图等资料,借助于ArcInfo地理信息系统软件,首次详细地、系统地分析了西藏东南部林芝地区景观生态的结构现状、动态过程、主要控制因素和控制机制,并在论述景观动态模拟预测方法和预测结果的基础上,对林芝景观生态进行了规划研究。旨在为藏东南地区的景观生态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为该地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填补了西藏景观生态研究领域的空白,拓展和完善了高寒生态环境条件下景观研究的内容,为我国景观生态体系的研究积累了宝贵的基础数据。在此过程中,本文主要取得了以下结果和进展: 第一,对林芝地区景观进行了分类,并首次对该地区景观异质性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林芝景观生态划分为12种一级景观要素类型,斑块总数达17,335个,平均斑块规模为446hm~2,形成以自然景观、半自然景观和管理景观三类生态空间格局。景观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森林景观为该地区的优势景观。总体上讲,自然景观保持着较好的原始状态,而半自然景观中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更新林地的破碎度、聚集度、均匀度最高,分维数指数接近于1,表明受干扰的程度最重、景观破碎强烈;其次为水域、农地、荒地、居民点及其它用地等管理景观,反映出林芝地区生态环境呈现退化的趋势。 第二,在森林景观生态研究中,首次建立了年龄结构、胸径结构和高度结构指标,并利用这些指标对森林景观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林芝地区森林景观内部结构分析表明,该地区是以针叶林景观占主导地位,并且以天然的成、过熟林为主;阔叶林占次要地位,并且以幼、中龄林为主。 第三,首次建立了林芝地区景观生态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评价。文中运用模糊数学法和特尔菲法确定林芝地区景观生态评价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最后建立了林芝地区景观生态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应用这些指标对景观生态现状进行了定量评价,并根据综合指数的计算给出综合评价结果。结果表明:等级为优的景观面积占总面积的28.00%、良占69.91%、中占0.91%、差占1.18%,林芝地区景观生态现状总体上达到优良。它们具体情况是:有林地为优;灌木林、牧地、难利用地、农地和水域为良:采伐迹地和更新林地为中;疏林、火烧迹地和荒地为差。这表明该地区火干扰、森林采伐与毁林开荒以及全球气候变暖是景观生态变化的关键性驱动力,已威胁人类的生存。林芝地区景观比较脆弱,易受损坏,损坏后难以恢复,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 第四,论述了导致林芝地区景观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及其影响。在1991—2000十年间,在以火干扰和人类活干预为主要驱动力的共同作用下,景观格局发展趋势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分析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驱动评价的意义和目标,构建科技驱动能力、产业驱动能力、社会驱动能力三个维度的天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驱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网络层次分析
<正>衡阳市国土资源局遵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大胆尝试,解决了长期以来当地群众、企事业单位反映最强烈、最期盼解决的"办证难"问题,成为湖南国土系统"转作风、解难
在有机烟叶生产中,为替代化学肥料,提高有机肥源在烤烟育苗中的利用效率,以烤烟育苗专用肥为对照(CK),研究沼液营养液氮浓度分别为50、150、250 mg/L对烟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
以"卤代烃、醇、酚"教学为例,从优化课堂设计这个角度来说明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通过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思考。
<正> 上消化道出血系消化系统常见急症,临床以呕血及便血为主要特征,属祖国医学“血证”范畴。关于血证的治法,首见于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分“吐血”、“远血”、“近
腔隙性脑梗死是一个直径<15 mm的缺血性梗死,分布于脑穿支动脉的供血区。腔隙性脑梗死的典型特征是无症状的小血管疾病发展过程,通常将腔隙性脑梗死冠以脑小血管病的称谓,这
尽管英美法对中国法学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中国法学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绩显著,但是中国的法学教育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法学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势在必行。
财税事业要创新发展,关键在建设好基层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课题组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天津市财政地税系统基层领导班子带队伍的实践做法,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
稀土离子和8-羟基喹啉具有抗菌、消炎作用,氨基酸是人体蛋白质结构单元,研究以氨基酸或8-羟基喹啉为配体的稀土三元配合物的热化学性质可以填补其热力学函数空白,探索其抑菌
<正>在基层央行履职实践中,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目标统一思想认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作为干部职工的行为准则和价值遵循,立足地方发展,围绕职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