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椹花色苷提取物抗氧化与抗肿瘤生物学活性研究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fancyyeast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桑椹为荨麻目桑科桑属植物桑(Morus L.)的果实,其药用价值早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记载,即桑椹味甘,性微寒,能生津,有滋阴补血、安魂镇神之效。我国已将桑椹列为“药食同源”食材之一。据统计,我国2014年桑园面积为82.8万公顷,作为桑树的果实,桑椹资源的丰富可见一斑,但是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目前桑椹的主要用途是加工成桑果酒、桑果醋。经过文献调研,除了对桑果酒、桑果醋的制备工艺外,研究者对桑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花色苷、多糖、多酚等活性物质的提取工艺,生物活性部分以体外抗氧化为主,亦有部分文献探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杂粮蛹虫草菌丝共生体主要功效成分的优化提取条件,分析不同培养工艺下的功效成分含量,并对杂粮蛹虫草菌丝共生体的培养工艺进行参数优化,为其中试生产和发明专利申请的实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曲面法对不同接种量、料液比、培养基配比、光照时长和加奶粉量条件下杂粮蛹虫草菌丝共生体中的虫草素、腺苷、虫草酸、虫草多糖和总黄酮进行优化提取及含量分析,确定对以上5个考察指标的显著影响因素。采
学位
Cathelicidins是一类由N端信号肽区域、中间保守cathelin结构域和C端高度特异的成熟肽区域组成的宿主防御肽,在大多数脊椎动物的天然防御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athelicidins具有广谱的抗微生物活性、对免疫细胞具有趋化作用、诱导肥大细胞脱粒和组织胺释放、促进血管新生、加速伤口愈合、诱导淋巴细胞活化和变异细胞系细胞凋亡等。除此,在癌症治疗以及肠道粘膜修复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为止
学位
灵芝(Ganoderma lucidum)属于担子菌纲,多孔菌科,灵芝属真菌,在中国及亚洲国家是一种十分受欢迎的药用真菌。灵芝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组分如灵芝多糖、三萜、甾醇类、多种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矿质元素等。灵芝多糖(GLP)是灵芝的主要生物活性组分,具有抗癌、免疫调节、抗菌、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近来越来越多的灵芝多糖产品作为功能食品出现在市场上。人体代谢过程中会产生活性氧类物质,可导
学位
本论文分别对两种甜味物质多穗柯和甜米酒中的活性成分进行研究。多穗柯(Lithocarpus litseifolius (Hance) Chun),别名甜茶、甜叶子树,属壳斗科石柯属植物。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兼具茶、糖、药三种功能。多穗柯的叶经浸泡后有很高的甜味,因而被称为甜茶。其甜味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根皮苷、三叶苷等黄酮类化合物。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多穗柯具有降血糖、降血压、抗过敏、抗氧化和改善记忆
学位
本论文包括两部分,怒江红山茶的化学成分研究(第一章)和山茶属植物中三萜及皂苷类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第二章)。怒江红山茶(Camellia saluenensis Stapf ex Bean)为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植物。在我国广泛分布于云南省各地。为了阐明怒江红山茶的化学成分,运用多种分离技术(正反相硅胶柱色谱、中压制备色谱和HPLC等),并结合现代波谱学方
学位
中药质量评价是保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药用资源质量安全可控有利于药材品质从源头上得到保障,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质量评价技术已成为推进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药用资源特有属性依赖于所含化学成分的复杂性及生物活性物质种类的多样性,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导致品质具有差异。化学指纹图谱技术基于对物质群整体作用的认识,能较充分反映复杂混合体系特征性成分种类及含量的整体状况,在药用资源产地鉴
学位
本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土鳖虫的化学成分及其治疗多囊肾(PKD)的功效进行了系统研究;第二部分对僵蚕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第三部分对筋骨草(Ajuga ciliata Bunge.)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使用正相和反相色谱法,从土鳖虫(Woodlouse)70%丙酮水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共分离纯化了17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1H-吡咯并[1,2-a][1,4]二
学位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 RCC),简称肾癌,是泌尿系统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大约占到成人全身恶性肿瘤的2-3%,并且每年都在以3-4%的速度上升。在男性癌症中,肾癌的发病率排名第七;在女性的癌症中,肾癌的发病率排名第九,而且患者中,年轻人占的比例越来越多。全球范围内每年新增肾癌大约为20多万例,其中死于肾癌的大约有10万例以上。当患者诊断明确时,约30%已发生肿瘤
学位
凹顶藻属(Laurencia)海藻系红藻门,红藻纲,仙菜目,松节藻科,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的低潮线附近及深海区,全球约135种,其中我国海域已查明的有31种。凹顶藻属海藻富含结构新颖并具显著生物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这些次级代谢产物按结构类型可分为C15乙酸原类、倍半萜、二萜、三萜、生物碱及甾体等六种类型,其中倍半萜和C15乙酸原类最为常见,该两类分子以卤代著称,并具有显著的抗菌、杀虫和细胞毒
学位
茯苓是一种药食兼用真菌,其主要成分为p-茯苓聚糖((C6H10O5)n),约占干燥茯苓的93%。研究表明β-茯苓聚糖是一类含有少量β-(1→6)葡聚糖支链的β-(1→3)-D-葡聚糖,分子结构结合紧密,水溶性较差,生物活性较低。采用羧甲基化结构修饰技术和新型多糖降解技术,可以将茯苓多糖转化为生物利用率高的活性多糖,是茯苓及其多糖高效开发利用的关键。本课题以辐照辅助羧甲基化改性及辐照辅助木聚糖酶解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