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秦巴山区天然林保护工程效益评价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yong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西省是全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点实施省份之一,工程区总面积达30870万亩,其中秦巴山区天然林保护面积占陕西省全省天然林保护工程区面积的40.9%。本研究以陕西秦巴山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区4市9县已保护的天然林为研究对象,以《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以下简称规范)和《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GB/T35377——2017)》为主要依据,采用野外实地调查、资料搜集、室内样品分析及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了天然林保护工程技术主要措施(抚育、封育)的生态效益,旨在客观、动态、科学地评价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生态效益,探索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的方法体系,为天然林保护技术措施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经修枝、割灌和综合抚育之后的天然林水源涵养量(10.47亿t/a)>固土保肥量(0.76亿t/a)>固碳量(0.65亿t/a)>释氧量(0.27亿t/a);固碳价值(438.23亿元/a)>物种保育价值(343.57亿元/a)>释氧价值(109.78亿元/a)>水源涵养价值(79.99亿元/a)>固土保肥价值(78.52亿元/a)。在不同抚育措施的评价等级中,修枝为优,割灌为良,对照为中,综合抚育为差。(2)封育后的天然林水源涵养量(0.36亿t/a)>固土保肥量(0.03亿t/a)>固碳量(0.02亿t/a)>释氧量(0.01亿t/a);固碳价值(23.95亿元/a)>物种保育价值(17.78亿元/a)>释氧价值(4.63亿元/a)>固土保肥价值(2.91亿元/a)>水源涵养价值(2.49亿元/a)。固碳价值为物种保育价值的1.34倍,为释氧价值的5.17倍,为固土保肥价值的8.23倍,为水源涵养价值的9.61倍。(3)与天保工程实施前相比,陕西省林业从事人员增至23012人,在岗人员13558人,占比58.91%;2017年度,林业从事在岗人员年均工资为51800元,但与同期陕西省社会平均工资65181元相比,仅为其的79.47%;林区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7.2%。(4)自天保工程实施以来,陕西省年均苗木产量15亿株,种子年均产量160万kg,年均产值8亿元;年均花卉种植面积2800hm~2,年均总产量2840万株,年均产值7.8亿元;林下经济从业人数增长至26万,收入增长108亿元;全省特色林下产品年均产量4.5万吨,年均总值15亿元。(5)秦巴山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过程中,仍存在基层技术力量薄弱、未严格按照设计施工、林下经济规模较小的问题。建议通过加强陕西秦巴山区天然林保护工程从业者的培训、严格按照作业设计执行方案、进一步扩大林下经济规模化发展等途径予以解决。
其他文献
为了探讨抚育间伐对麻栎(Q.acutissima)次生林幼苗更新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本研究以桥山林区麻栎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间伐强度下(对照(未间伐)、轻度间伐(间伐15%)、中度间伐(间伐25%)、重度间伐(间伐35%))麻栎幼苗的数量和生长动态、土壤理化性质和枯落物特性进行调查研究,阐明了抚育间伐对桥山林区麻栎次生林幼苗更新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规律,为桥山林区麻栎次生林抚育改造提供依据。
学位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作为我国特有的传统名贵药材,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和极高的药用价值。但目前存在杜仲活性成分提取率不高、综合利用率不高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杜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论文以高效、绿色、节能、操作简单、可工业化生产为目标,对杜仲叶中活性成分进行了绿色高效提取技术研究,以获得绿色高效的提取工艺。本论文主要结果如下:1.基于活性成分(8个单体化合物、总
学位
景观是一种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自然地表综合体,景观的整体结构和时间变化过程表现的都比较缓慢,在多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景观的不同因素在时间和空间大尺度上相互影响,最终导致区域景观格局的变化。本研究选取延安市安塞区作为研究区域,以2005年与2016年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资料为基础,运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研究区的景观格局及功能类型进行分析。通过对不同年际间景观
学位
犬细小病毒病是一种由犬细小病毒2型(Canine parvovirus,CPV-2)感染而引起的以剧烈呕吐、腹泻和发热为主的犬类传染病。其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死亡以幼犬为主。目前,尚无特殊治疗药物,是危害中国养犬业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传统的减毒CPV疫苗免疫效果远不理想,而且免疫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问题。近几年,犬细小病毒出现了抗原漂移、亚型增多及毒株变异,使传统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要想获得最好
学位
杨树是中国重要的人工林种之一,因其生长周期较短,种植面积广泛,已成为生物质转化生产生物燃料的一种有发展前景的能源作物。然而在杨木加工利用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剩余物残渣,若不能对其合理利用,不仅会浪费资源,而且还会造成环境污染。使用乙酸预处理杨木可以利用其中的木聚糖制备低聚木糖,但是预处理残渣中较高含量的木质素导致其纤维素酶水解得率并不理想。因此,探索乙酸预处理后杨木木质素对杨木酶水解的影响至关重要
学位
人工林稳定性是决定人工林能否持续存在并且发展的重要特征。刺槐人工林是黄土高原保持水土的主要人工林,其稳定性十分重要。本文选取残塬沟壑区的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判别法和主成分分析判别法从反映人工林结构和功能的物种多样性、林地生产力、更新潜力、群落立地质量、土壤肥力五个方面共17个指标来定量评价刺槐人工林的稳定性,研究分析影响刺槐人工林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探究林分中优势木比例、分布特
学位
猪传染性胃肠炎(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TGE)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给养猪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其病原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细胞自噬是真核生物中进化保守的对细胞内物质进行降解的重要过程,存在于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包括病毒感染过程。研究发现,TGEV感染可引起猪睾丸细胞
学位
本研究以秦岭南坡红桦林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抚育间伐强度(5%、10%、15%、20%和25%)的研究样地,以及未间伐对照样地(CK),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以及酶活性的差异特征和动态变化规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间伐措施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具有显著影响,与CK相比,间伐强度10%、15%和20%能够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P<0.05),间伐强度25%能够显著降低其含量,不同间伐
学位
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是一种产芽胞革兰阳性厌氧菌,广泛存在自然环境中的人畜共患病原菌,能导致动物肠毒血症、猝死、坏死性肠炎和人类气性坏疽及食物中毒、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等病症,严重威胁动物养殖业健康发展和人类公共卫生安全。牛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动物性食品,其安全卫生对于保障消费者的健康非常重要。本研究从陕西省3个奶牛场采集奶牛养殖和挤奶过程的样品,分离纯化产
学位
磷素是一种限制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营养元素,在植物代谢活动中起到关键作用。杨树(Populus L.)是我国北方地区人工林的主要树种之一,往往被种植在磷素缺乏的土壤中,因此极大地限制了杨树人工林的经济价值及生态服务功能。目前,关于氮、钾、钙等矿质元素影响木材发育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但有关磷素影响木材形成的生理机制的研究还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以84K杨(Populus alba×Populus gl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