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我国个人理财需求逐年累积,理财市场潜力不断扩大。2013年以来,互联网理财凭借便捷性高、理财门槛低、碎片化管理等优势,迅速吸引了大量投资者,资金规模迅猛增长,使个人理财结构出现转变,甚至对金融机构乃至货币政策产生了影响。目前,互联网理财已由“野蛮扩张”阶段步入平稳增长阶段,监管政策也在不断加强与落实中。总之,互联网理财已经成为居民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考虑我国理财市场以个人为决策主体的现状,亟需深入剖析个人互联网理财行为,从而引导居民提高理财行为的合理性,将对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乃至社会长治久安产生积极影响。论文首先总结了货币基金、固定收益和P2P网贷三类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分析互联网理财的政策环境及特征,基于系统动力学仿真预测发展趋势;其次,剖析个人互联网理财行为特征,运用多分类Logit模型实证研究了风险感知、价值感知以及个人属性因素对理财行为的影响;再次,依据文献计量分析结果确定研究假设,利用PLS-SEM方法分别研究风险感知和价值感知对个人互联网理财行为的影响机制,同时对二者的维度构成进行了实证,并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验证各维度的层次关系;然后,根据互联网理财行为影响机制的实证结果(样本总量逾2500个),形成了一套可靠的测度量表,以风险感知和价值感知为行为准则,基于PLS-SEM方法构建双准则行为模型,解释个人互联网理财行为的决策依据与决策过程;最后,基于双准则行为模型的实证结果和风险感知多维数据,利用DBSCAN聚类方法划分个人风险偏好类型,再根据三阶段DEA实证结果从投资额度和投资比例两方面提出个人互联网理财优化方案,并且运用Bootstrap抽样、SVM模式识别等方法对结果进行仿真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互联网理财已使我国理财市场的格局发生改变,正从“野蛮扩张”阶段进入稳定增长阶段,发展进入新常态;仿真结果表明,互联网理财的资金规模仍会继续扩大,市场份额最终会趋于稳定,与传统理财共生发展,成为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综合多个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个人互联网理财行为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主观因素和个人属性(客观因素)两类。主观因素方面,涉及个人的风险认知和价值判断,对理财行为有重要影响;个人属性方面,年龄、教育水平、收入水平和使用经验4个变量能够影响理财行为,但性别和职业的影响并不显著。(3)风险感知对个人互联网理财行为有一定的解释及预测作用,由财务风险、隐私风险、时间风险、社会风险和心理风险5个维度构成,解释度在70%左右;对于不同类型的互联网理财产品,风险感知的不同维度在重要性方面存在差异。(4)价值感知对个人互联网理财行为有一定的解释及预测作用,由功能价值、情感价值、效率价值和社会价值4个维度构成,解释度在60%左右;对于不同类型的互联网理财产品,价值感知的不同维度在重要性方面存在差异。(5)“风险感知—价值感知”双准则行为模型能够解释三类互联网理财的个人投资行为,解释度在65.7%~70.8%之间;价值感知对个人互联网理财行为有正向影响,功能价值的重要程度最高,情感价值次之,效率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重要程度相对较低;风险感知对价值感知以及个人互联网理财行为有负向影响,心理风险和财务风险的重要程度最高,时间风险和社会风险次之,隐私风险的重要程度相对较低。(6)根据风险感知多维数据可将个人风险偏好划分为“平稳-谨慎型”、“平稳-稳健型”、“差异-激进型”和“极端-稳健型”4个类型;以价值感知多维数据,通过投资效率分析确定最优决策单元,能够为4类风险偏好类型群体指出合适的互联网理财投资额度与投资比例。其中,对“差异-激进型”的实证结果最为理想,投资额度以月均收入的4.9倍为宜,货币基金类、固定收益类和P2P网贷类的投资比例分别为24.6%、41.3%和34.1%;另外三类因决策单元数量偏少导致实证效果一般,但通过仿真发现实证结果可以为理财方案优化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