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256层螺旋CT上设置不同管电流、电压条件扫描,比较在不同剂量条件下所得的图像质量,以评价踝腕关节低剂量扫描对关节正常结构显示及其图像质量的影响,从而探讨256层螺旋CT踝腕关节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在2012年9月到2013年9月在某市三甲级某医院进行CT检查的成年人患者106人(130腕、踝)的相关材料,调查排除可能的骨质密度异常人员(长期酗酒、3个月内曾经大量应用激素、绝经后女性、糖尿病病史、70岁以上老年人等)。患者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组受检者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采用PHILIPS256层iCT螺旋CT进行成像扫描。由于踝、腕关节骨结构及软组织结构的厚度及密度相似,故使用相同扫描参数:扫描野250mm,扫描长度150mm,层厚1.4mm,矩阵768×768,常规剂量条件120kV/240mAs(对照组,30例),低剂量条件组(实验组)100kV/100mA(s30例)、100kV/80mAs(30例)、100kV/60mAs(30例)、80kV/60mAs(10例)。扫描剂量由螺旋CT扫描窗中给出的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给出(经过机器自带水模测量并校正)。后处理工作站为IntelliSpace Portal V4.0.1。对所得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处理后,以同层面感兴趣区测得CT值,计算标准差(SD)记为客观评分,由两位放射科专家以双盲的方式对各扫描剂量条件下所得图像进行主观评分,用统计软件对所得分数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其中80kV/60mAs组,主观评分2.65±0.53,噪声为43.83±7.17,实验中图像满意度较差,采集10例样本后放弃。当扫描条件为120kV/240mAs、100kV/100mAs、100kV/80mAs、100kV/60mAs、80kV/60mAs时,DLP分别为235.74±17.34、43.94±6.33、40.88±4.17、26.48±3.41、18.19±1.72,主观评分为3.97±0.16,3.58±0.51,3.29±0.46,3.06±0.27,2.65±0.53,客观评分(噪声)分别为7.76±1.68、10.18±3.97、23.03±4.17、34.88±6.27、43.83±7.17。各实验组较各对照组、各实验组组间主客观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100kV/100mAs、100kV/80mAs、100kV/60mAs较对照组图像,在骨质、软组织、伪影及噪声、三维重建方面等主观分略有下降,但是得分均值在3分以上,其中100kV/100mAs、100kV/60mAs各有一例三维重建图像内部细节显示欠清;客观评分SD值升高。结论:与常规扫描条件120kV/240mAs下的图像相比,当扫描条件降至80kV/60mAs,患者剂量降至18.19±1.72mGy·cm,图像质量主观评分2.65±0.53,已不足以满足诊断需要。当扫描条件降至100kV/60mAs,患者剂量降至26.48±3.41mGy·cm,主观评分为3.06±0.27, CT三维图像质量大多处于良好级水平,优级图像比例降低,但低剂量下的横断及三维图像能够较好显示解剖关系,能准确显示踝、腕关节创伤空间信息,符合临床需要,并保护了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