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震后重建工业化住宅改造初探——以河北1号小区为例

来源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khy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化住宅的设计与建设在我国已走过50多年的历程。虽然目前对于既有住宅的改造已有了广泛的研究和实践,但其中对工业化建造体系下的住宅并无针对性研究。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选取国内最具代表性的唐山1976年大地震以后十年复建期间兴建的工业化住宅为研究对象。这批住宅丰要是以工业化手段建造的“内浇外挂”和“内浇外砌”的多层住宅,无论从历史沿革,还是建筑本身,乃至其使用者,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研究以此视角切入,试图为唐山震后重建工业化住宅的改造探索出一条途径。 本文首先通过对国内外工业化住宅以及其他既有住宅在改造方面的相关理论、方法与实践的研读、分析与比较,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改造方法与措施。然后通过文献调查、现场踏勘、询问走访及问卷调查的分析和研究,归纳总结了唐山震后重建工业化住宅的形成与特点,设计、建设情况及使用现状,分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向,探讨了对其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而制定出改造的目标、原则和标准,提出可行的改造方向和措施,并辅以实例来说明。在改造措施的研究中,以系统思想统筹各因素,从建筑设计、建筑技术以及社会经济、公共政策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在建筑设计方面提出了标准化、系统化和规模化的改造方向;在具体的改造措施上,主要提出了外部加建、同层问的横向改造和异层间的竖向改造等。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工业化住宅以外的其他类型的既有住宅的改造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其他文献
城中村改造是当今国内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问题。盲目的“推倒重建”模式忽视城中村的社会文化价值,正逐渐遭到质疑。如何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前提下,更新发展城中村,成为城
本研究首先运用社会学研究方法对1992年与2003年天津意式风情区改造与更新居民居住状况社会调研进行了研究发掘,指出该地区社区结构稳定,大部分居民社会阶层较低属城市低收入人
197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为解决拖欠多年的城市住宅问题,曾大规模推行城市住区的小区模式建设,这些住宅小区尽管居住标准比较低,设施较差,但由于其建造速度快,规模化生产程度高,在当时
历史地段是人类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随着经济的发展,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对它的保护与发展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而保护性修建性详细规划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是
德意志制造联盟是1907年10月5日,在德国慕尼黑成立的一个重要的文化艺术组织,对于现代历史进程具有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从一个客观的角度,严谨地论述德意志制造联
曲江,位于西安市东南郊,历史上曾是风景园林胜地。2003年3月,西安市政府批准成立“曲江新区”,其中北起大雁塔北广场,南至三环的轴线地段是曲江新区的一条重要发展轴线,也正位于由
贯通于隋唐,繁华于明清的京杭大运河曾一度成为纵贯南北的经济命脉。它不单单是一条载船运物的河道,而是承载着沿运历史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卷帙浩繁的画卷。运河沿岸的历史内
中国近代建筑是中国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近代建筑处于中西交融、新旧并存的过渡阶段,在建筑历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学校建筑作为近代建筑的重要组
上世纪80年代,观光农业在我国一线城市渐渐兴起,随着其规模的不断扩大,影响范围越来越广泛,如今已然成为了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多功能开发的一条新路径
严寒地区气候严酷,日照时间短,采暖周期长,农村住宅围护结构的热损失多,增加了采暖能源消耗;而室内空间天然光长时间持续利用困难,加剧了能耗、热舒适、室内光环境等多建筑性能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