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皮肤真菌病治疗药物的筛选与临床疗效试验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jin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犬皮肤真菌病是宠物门诊的常见病、多发病,为人畜共患,严重影响了动物及人类的健康。临床上多选用抗真菌药物治疗,但现有疗法所用药物价格昂贵,具有明显的副作用。近来随着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并根据该病的临床复发率增高等问题,促使广大科研工作者不断寻找新型广谱、高效、廉价的抗真菌药物。中药是我国的传统优势资源,其作用和相对安全性已得到广泛的认可,中药抗真菌药物研究也已取得许多进展。本研究选取31味中草药,针对分离自临床皮肤真菌病患犬的特定菌株,进行单味中药和复方中药的研究。旨在研制一种具有抑真菌活性的中西药结合处方。本研究包括如下内容:1.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旨在分离几种常见的犬皮肤真菌病致病真菌。针对临床皮肤病患犬,经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皮肤真菌病。采毛样接种于沙氏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平面培养基上,培养7~14 d,观察菌落生长特征并结合显微镜检查进行真菌鉴定。获得4种病原真菌,分别是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和马拉色菌。2.中西结合抗皮肤真菌病药物的研制选择31种具有抑真菌活性的中药,采用试管内药基法比较这些药物的抑真菌作用,筛选出12味效果较好的药物;再用试管内药基法测定这12味中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选用3种抗真菌西药,测定其MIC值。根据上述抑菌效果,设计2个中药组方,以筛选出较好的复方组合。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实验,同时引入临床已有成方作为对照组,最终筛选出体外抑真菌效果优良的中西药复合处方,命名为“复方抗癣剂”:以黄芩、玄参、川芎、土槿皮、厚朴等5味中药为主,浓度为50 mg/mL,再辅以冰醋酸,调整浓度为1.25 mg/mL。3.自制复方抗癣剂的刺激性和安全性实验用自制复方抗癣剂涂布脱毛后的大白兔皮肤,观察多次给药(3次/d,5 mL/次,连用7 d)后对完整皮肤及受损皮肤的刺激性反应;选取昆明小鼠,灌胃给药(折合日用药量为:中药36000 mg/kg、冰醋酸3600 mg/kg),测定其最大耐受量(MTD),连续用药7 d。结果表明,该复方抗癣剂无皮肤刺激性,无毒性,属实际无毒类药物。4.复方抗癣剂的药效学研究将4只健康犬随机分为治疗组(3只)和对照组(1只),分别从每只犬的头、嘴、耳、背、腹、前肢、后肢和尾部8个部位取样,进行真菌分离培养和鉴定。治疗组用自制复方抗癣剂全身药浴,2次/周,30 min/次;结合使用复方抗癣剂制成的喯剂喷涂于取样部位,5 mL/次,2次/d,连用14 d;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洗浴。用药后再次从取样部位拔毛分离培养,结果表明3只受试犬,用药前共24个被毛样本,分离出真菌22株,占样本总量91.7%;对照犬共8个被毛样本,分离出真菌8株,检出率为100%;3只受试犬用药后,24个被毛样本共分离出真菌2株,占样本总量8.3%,抑菌率为90.9%。对照组抑菌率为25%。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近年来美国主要大零售商纷纷在华设立采购机构进行直接采购。而中国的出口在经历近年来的高速发展后,受众多因素叠加影响
结节病4例报道并文献复习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100730)王桂华,姜秀芳结节病是一种多系统损害的疾病,多见于肺脏受累。本文报道皮下结节、巨脾或误诊为肺癌的结节病4例,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
客户满意度是企业衡量其产品和服务受欢迎程度的一种方法,也是企业面对充满不确定变数的市场环境所采取的一种思维模式和行为规则。本文分析探讨客户满意度的概念、影响因素
由于合适的案例不易获取、教师对案例教学的积极性不高、案例教学中对学生的考核比较困难以及案例教学的课时和经费的投入得不到保障等原因,我国高校统计学案例教学处于缺失
本文采用ARIMA模型,对《武汉统计年鉴2006》提供的武汉市GDP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ARIMA(8,1,1)模型提供了比较准确的预测结果,可用于未来值的预测。
<正>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又称Moschcowit综合征,临床上以发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和
信用卡业务在中国的发展方兴未艾,竞争也日趋激烈。如何更多地了解客户的信息,并将这种信息转变成“知识”,从而更好地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个性化服务,保持和发展高价值的客户
金融业是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战略资源,由于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各地的金融发展也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因此要结合地区特点,建立区域金融中心,
区域物流竞争力成为区域竞争力的核心直接组成部分之一,是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内在要求。为此,对于区域物流竞争力的客观评价研究已成为现实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