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内入路方颌畸形的外科矫治及其疗效评价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ny0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颌畸形(square jaw, square mandible)主要表现为下颌角及腮腺咬肌区宽大,面下部过宽,使面部长宽比例失调,呈特定的方形面容。在东方人群中,下颌角肥大以骨性为主,表现为下颌角向下向后或侧方发育过度,下颌角骨质增生突出,又被称为方脸(square face)。一些患者还伴有颏部发育不足,国外一些学者又称之为宽面综合征(large face syndrome)。方颌畸形一般不存在咬合错乱,患者求治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容貌,以求达到东方审美标准的椭圆形或“瓜子脸”。 目前经口内入路矫治方颌畸形的术式主要包括:下颌角截除术、下颌角区外板截除术和下颌角及外板截除术。对方颌畸形患者在术前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类型,选择适当手术方法曾被不同学者报道。但对方颌畸形的分类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尚缺乏较客观的标准。 本研究旨在探讨方颌畸形的临床特征及各矫治术式对面型的影响,从而根据临床分类选择最适手术方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本研究通过对34例方颌畸形患者经术前X线片分析,选用经口内入路下颌角截除术或/和下颌角区骨外板截除术对双侧下颌角成形,部分患者同时行部分咬肌切除术,对合并颏部发育不足或偏斜者加行颏成形术。术后所有34例患者面型均得到明显改善,下颌角及颏部形态自然,随访效果满意。 收集本组29例方颌畸形患者(排除同时行颏成形术者)术前及术后头颅正、侧位头影测量X线片,测量双下颌角截除术组、双下颌角区骨外板矢状截除术组与双下颌角截除及骨外板矢状截除术组手术前后下颌角、下颌平面角及两下颌角间距离,评价各术式对面型的影响。结果行下颌角截除术组与行下颌角及骨外板矢状截除术组,下颌角、下颌平面角与下颌角间距手术前后差异有显著性;行下颌角区骨外板截除术组,下颌角与下颌平面角手术前后差异无显著性,下颌角间距手术前后差异有显著件。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抽样调查研究,了解淄博地区13-18岁青少年群体的正畸治疗需要及其就诊意愿。研究他们对牙齿美观的看法及对自身正畸需要的认知,探讨影响他们正畸治疗的可能因素,为
目的:  本研究拟通过曲面体层片和锥形束CT评估颏孔的清晰度、位置以及下颌神经管在不同区域的清晰度,探讨其与年龄、区域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下颌后牙区行种植外科手术提供参
本文研究了中国梨木虱 Psylla chinensis Yang et Li若虫期的排蜜规律及蜜露中氨基酸成分。结果表明 ,若虫随着龄期的增大 ,体重增加 ,日平均排蜜量也不断增多 ,每头夏型若虫
期刊
在罕见的遗传性骨病-骨硬化症病例中,CLCN7基因发生了突变,患者表现为全身弥漫性骨密度增高,其核心机制是当ClC-7功能障碍时破骨细胞不能正常发挥作用。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CL
口腔医生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由于失牙未能及时修复而造成邻牙向缺隙侧倾斜的病例,尤其以下颌第一磨牙缺失造成第二磨牙向近中倾斜最为多见。如果按照常规的方法进行固定桥
期刊
艾滋病的医学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其病原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Virus,HIV)。自从1982年美国
硝苯吡啶(nifipine,NIF)作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常用药,被广泛地应用在临床上。然而由此而引起的牙龈增生也越来越被临床医生所重视。本研究目的是通过测定正常牙龈组织和硝苯吡
正畸牙移动依赖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介导的牙槽骨改建,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分别是骨形成和骨吸收的主要效应细胞.骨形成的速度受成骨功能蛋白分泌及矿化速度制约,而骨吸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