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读通鉴论》看王夫之的民族观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zxw2yan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一词19世纪末才出现在中国人的词汇中,古代的典籍中常用“族”、“人”、“族类”、“部族”等词语表达人们观念中对共同生活的稳定人群的概念。在中国历史上不同民族的发展道路是不同的,虽有些民族湮灭但更多的民族是在历史潮流中相互促进融合发展。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先民形成了最初的夷夏民族观,这种“夷夏观”不断发展演变形成了中国传统的民族关系。王夫之生活在明末清初,当时民族关系十分紧张,出于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王夫之开始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传统的民族观。王夫之的《读通鉴论》是以《资治通鉴》所载史实为根据,系统对秦至五代时期的政治、军事、民族、伦理、法律等方面做了较为全面的剖析。其中关于民族问题的认识是作者民族观的集中体现,对近现代仁人志士探索国家救亡图存之路产生了深远影响,故笔者着重分为五个方面来探讨王夫之的民族观。第一是王夫之的民族撰述观。王夫之的民族撰述观体现在夷狄非正统的撰述观和存中国绪统的编纂观二个方面。在夷狄非正统的撰述观中,他怀疑三统易服说、批驳五德终始说、否认夷狄正统观,对循环宿命论提出严正指判。在存中国绪统的编纂观中,他关于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三个时期的民族史编纂,对夷狄的记载与评论是建立在严夷夏之防的立场上的。第二是王夫之的民族起源观。王夫之的民族起源观主要体现为夷夏进化观与夷夏区分观二个方面。在夷夏进化观中,他将中国文明进程划分禽兽→夷狄→华夏文明三个阶段,将夷夏民族起源归结为同源异祖。在夷夏区分观中,他认为华夏民族和夷狄在生存区域上、文化发展程度上、道德水平高低上均存在差异。第三是王夫之的夷夏关系观。王夫之的夷夏关系观包括用夏变夷观与夷夏之防观二个方面。在用夏变夷观中,他主张对境内蛮夷地区进行教化,但他反对夷狄推行汉化,并痛斥汉人助夷汉化。在夷夏之防观中,他主张夷夏各安其所,夷狄不要进入华夏地区,并且他反对夷夏之间存在的上层和亲与下层通婚。第四是王夫之的夷夏边防观。王夫之的夷夏边防观主要体现在闭关自守观与徙民实边观二个方面。在闭关自守观中,他主张迁徙夷狄出塞和夷夏各安其所,目的是为严守夷夏之大防,在徙民实边观中,他认为移民充边对于加强边境线的建设作用巨大。第五是王夫之的夷夏用兵观。王夫之的夷夏用兵观主要包括慎重用兵观和平叛征伐观二个方面。在慎重用兵观中,他反对盲目用兵与借兵夷狄。在平叛征伐观中,他主张对境内叛夷平定,对境内外夷狄征伐,反对偏安投降,体现出其具有高尚的民族气节。
其他文献
大数据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正在改变着人们对城市复杂性的再认识。随着现代城市的信息化程度提高,大数据的渗入重新梳理我们对城市“以人为本”风景园林设计的理解。在新的
期刊
目的建立了一种以活性碳纤维为吸附剂,采用流动注射在线预富集—离子色谱法测定饮用水中I原、SCN原、ClO4原及草甘膦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圆柱型吸附柱现场采样分析技术实现
傅乐成是从大陆迁往台湾的重要史学家。《中国通史》作为傅乐成的扛鼎之作享誉海内外,其《隋唐五代史》和《汉唐史论集》同样饱受赞誉,使得傅乐成成为台湾秦汉隋唐史研究的领
目的分析游离腓骨皮瓣与髂骨皮瓣在骨缺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骨科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各30例.常规治疗组患者采取
按照西方的调查报道定义,调查性报道的宗旨就是关注社会上一切蓄意掩盖的丑恶和不道德的新闻并加以无情揭露。如果用这种标准划定调查性报道,尤其是中国的调查性报道,调查性
热解是煤气化过程的主要步骤,不同气化技术中热解的条件和过程不尽相同,其中固定床气化、两段气流床气化等工艺由于热解温度低会产生焦油,一直是限制合成气和能量进一步利用的关键,有效脱除焦油是推动气化技术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设计并搭建了焦油热解实验装置,考察了温度对焦油热解过程的影响,同时选择甲苯作为焦油模型化合物研究焦油热解过程中的组成变化。结果表明,热解温度对焦油和甲苯转化率的影响较大,在8
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语言。准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学习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高考考查的热点之一。
目的探究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脑积水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224例脑积水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12例
目的探讨数字疼痛分级法(NRS)在腹股沟疝日间手术患者镇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择期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日间手术的100例,按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