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的难点及对策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yaom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基层自治是我国的重要制度,是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深化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广大农民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符合我国广大农民最根本的利益。中国目前的农村基层自治有很大成就,跨出了重要的一步,但还要重点关注,在中国农村基层自治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阻碍实现我国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全面完成规范化建设的难点。本文提炼总结出三个难点问题:分别是农村基层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中的乡土人情文化制约、体制机制建设缺位、经济社会转型中片面追求经济为导向的掣肘。并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对策阐述。一是以推动权力运行规范化来破解乡土人情文化制约难题。为打破当前这种“帮亲不帮理”的乡土人情文化制约难题,必须适当改革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不拘一格降人才”,通过公推公选等方式打破家族和血缘的关系纽带,或者实行各个村之间交叉任职,防止家族化、血缘化的倾向。要坚定村党组织对农村各项组织和工作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同时要加强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二是推动工作要求规范化来全面加强体制机制建设,补齐工作短板。首先要推动组织工作规范化,组织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基石,要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不断创新理论知识用来指导实践工作;充分坚持和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进取的工作精神,更加富有创造性和开拓性地开展工作。建立健全议事制度,村级重大事务严格按照党组织会议议事、村民(代表)大会定事、村民委员会行事、党员和村民代表组成监事会监事的程序规范权利运行机制。三是推动形成评价机制规范化来摆脱经济社会转型中片面追求经济为导向的掣肘。评价机制和标准要突出结果导向,让真正干事创业的村干部脱颖而出,结合平时表现,从德能勤绩廉等各个方面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刚性指标,把贯彻落实中央方针政策作为政治任务纳入评价标准,在发挥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作用成效等中心工作也要作为评价标准和测评因子,作为考核农村基层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成效的依据。探索建立以末尾淘汰制、引咎辞职制等为主体内容的党政领导干部事前备案、事中考核测评、事后“回头看”追责制度,切实形成让能者上,庸者下的良好用人局面。新世纪以来,新农村建设在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层自治组织的运行机制也在面临严峻挑战。构建党委牵头负责决策、政府挑担负责落实、社会组织协调配合、公民全体积极参与的农村基层自治组织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发展模式,是成功构建与完善我国基层自治组织规范化管理运行机制的可行之路。
其他文献
<正>2018年云南省两会期间,诞生了一个热词:三张牌。即"绿色能源牌""绿色食品牌""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在云南绘就发展的七彩新画卷中",绿色",成为其最亮眼的底色。无论是代表
一些本身具有不确定性的事项,比如公司资产重组、业绩预测、意向性项目或者供货框架协议等,成为信息披露义务人误导性陈述的绝好载体。之所以选择这些作为载体,是因为这些事项本
石墨烯(graphene)的成功剥离打开了二维材料研究领域的大门,其在电学、光学、热学和力学等方面的独特物理化学特性和巨大的应用前景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十几年来,众多
<正>一、教材分析《风筝》是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中的篇章之一。文章以风筝为线索,通过对风筝事件的叙述,深深地批判了封建旧式教育,作者对粗暴对待小兄弟的言行,作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改革发展,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幼儿教师的实践智慧成为近年来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创造性游戏是幼儿典型的游戏形式,能够促进幼
目的为研究三叶木通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建立并优化三叶木通AFLP反应体系。方法以三叶木通叶片为材料,对影响AFLP反应体系中连接、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的各因素进行分析,建立
儿童承载着家庭的希望与祖国的未来,本应该得到社会的关照与呵护,在阳光下沐浴成长,但是,近年来一则则关于儿童遭受家庭暴力的新闻冲击着人们的视野,家庭暴力给儿童的身体和心理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随着虐童案件的持续报道,家庭暴力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我国也于2016年正式实施了《反家庭暴力法》,但由于儿童自身能力弱、对家庭依赖性大的特点,以及传统思想给人们留下的固式思维,导致暴力事件发生时,受害者很难及时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增强改革创新本领,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我们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2016年,
随着互联网数据规模的急剧膨胀,以及服务类型的复杂多样,各类企业的运营业务逐渐由单机的系统转为分布式应用软件系统来承载。与此同时,系统运维的复杂度也呈指数级上升,大量
朱熹一生致力于《孟子》研究,其孟学著作很丰富,在长期的探索和思考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孟学体系,主要包括“义理”和“考据”两个部分。《孟子》对心性问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