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开展健脾温肾泄浊方对CKD3-4期脾肾阳虚证患者肠源性尿毒素硫酸对甲酚影响的临床观察,为“肠-肾轴”理论在中医药中的发展提供一定临床依据。方法:选择来源于2020年3月至2020年12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住院部及门诊部符合纳入标准的CKD3-4脾肾阳虚证患者60例。每组各30例,两组予相同基础治疗,治疗组加健脾温肾泄浊方干预,对照组加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干预,治疗3月后,分别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肠源性尿毒素血清硫酸对甲酚、中医症候积分、血肌酐、尿素氮、超敏C反应蛋白、安全性指标(血清K、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变化。结果:(1)在硫酸对甲酚方面: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治疗组组内比较:治疗组治疗前硫酸对甲酚平均值为(97.32±27.32)pg/ml,治疗后硫酸对甲酚平均值为(76.45±16.6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组内比较:对照组治疗前硫酸对甲酚平均值为(100.77±26.96)pg/ml,治疗后硫酸对甲酚平均值为(84.65±22.2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硫酸对甲酚水平降低更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血肌酐方面: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组内比较:治疗组治疗前血肌酐平均值为(181.59±65.31)ummol/l,治疗后血肌酐平均值为(139.59±50.46)u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组内比较:对照组治疗前血肌酐平均值为(184.03±64.06)ummol/l,治疗后血肌酐平均值为(168.20±56.53)u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肌酐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尿素氮方面: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组内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尿素氮平均值为(11.53±3.95)ummol/l,治疗后尿素氮平均值为(8.57±2.98)u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组内比较:对照组治疗前尿素氮平均值为(11.22±4.52)ummol/l,治疗后尿素氮平均值为(10.46±3.74)ummol/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尿素氮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超敏C反应蛋白方面: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组内比较:治疗组治疗前超敏C反应蛋白平均值为(6.33±1.37)mg/dl,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平均值为(4.07±2.11)m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超敏C反应蛋白平均值为(6.18±1.51)mg/dl,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平均值为(4.91±1.78)m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超敏C反应蛋白降低更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在中医症候积分方面: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组内比较: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后症候积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组内比较: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中症候积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是9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8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在临床疗效方面: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是9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8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健脾温肾泄浊方可明显降低CKD3-4期脾肾阳虚证患者血清硫酸对甲酚、血肌酐、尿素氮、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1)健脾温肾泄浊方可明显降低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提高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2)健脾温肾泄浊方可有效降低肠源性尿毒素水平,改善患者微炎症状态及临床症状,延缓肾功能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