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LS及IP网络流量工程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jielinlinbojiebjb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广泛使用,网络信息高度膨胀。网络设备的升级速度远远赶不上信息的增长速度,因此网络传输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拥塞。与此同时由于网络设计的不合理,或者说由于传统IP网络的固有缺点,许多网络链路和网络设备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也是造成网络拥塞的一个主要原因。如何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提高网络的整体性能,这是当前网络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流量工程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提高网络性能的多个有意义的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我们认为进行流量工程研究主要有两个原因:1)更有效地利用网络设备可以得到明显的经济效益;2)随着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的出现,使得在传统IP网络中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成为可能。 在流量工程的研究中,MPLS所提供的最大的优点是能够将IP分组路由到一条标签交换路径LSP(Label Switched Paths)上。一对源-目的地址之间可以建立多条(包括一条)不同的LSP,每条LSP的路由可以独立指定。另外,MPLS可以分割整体的数据流为不同的可路由子集(FECs),每一FEC都可以路由到多条路径上(LSPs)以达到优化的目的。 本文的研究目标是提出一系列基于MPLS以及传统IP上流量工程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的目标就是最大化地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或者是满足某些特定的条件约束下流量的最优负载平衡。本文的理论基础是现代网络优化理论,其中包括图论、最优化方法、运筹学、离散数学及代数结构学。它所采用的计算机技术主要是IP网络上的MPLS技术, 本文首先对流量工程给出了一个全面的数学定义,将网络的拓扑、流量、需求、路由、网络状态等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其次,本文从流量工程的角度分析了目前IP网络的体系结构的几个主要的缺点,从流量工程的角度总结了MPLS的背景知识和体系结构,并归纳了使用MPLS实现流量工程的关键技术。然后介绍了流量工程的沿革与目前的研究,分析了传统IP路由、QoS路由方面的研究过程,汇总了目前MPLS流量工程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文还概括了网络优化的相关理论,阐述了可用于流量工程和基于约束路由的优化方法,按照目标函数、决策变量和约束条件分类,提出了几种不同类型的优化问题及解决方法,就典型的网络优化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 在改善网络流量传输的研究上本文独立提出了若干优化方法。即:1)MPLS网络最大流传输问题,包括基于弧的最大流解决方案、基于路径的最大流解决方案,分流与不分流的最大流处理方法以及多源多汇最大流解决方案;2)最大可靠性传输问摘要博士论文题:3)基于弧的求解流量负载平衡问题的线性规划方法;4)基于路径的流量负载平衡方法以及其他负载均衡问题;5)在MPLS路径保护的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MPLS的若干新的路径保护方法,即N一t。一1、N一t。一M的不分流、分流和区分服务的保护方法,并给出了部分仿真结果,同时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N一t小M路径保护的数学规划方法。6)基于作者所负责的省级科研项目,实现了一个网络应用层的流量负载平衡方案,本文概括介绍了该课题的设计思想和实施方法。
其他文献
开题报告的撰写是当下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学士学位论文中的重要一环。本文着重阐述了如何撰写开题报告的拟选题目、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选题的研究现状、拟研究的主要内容
操作风险的量化是金融机构对操作风险进行有效管理的前提。本文在比较分析银行操作风险度量方法以及考虑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数据不足的基础之上,构建了收入模型用于度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大规模应用,红外传感器技术的进步以及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红外热成像视频监控技术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之前的研究是将采集的红外视频通过总线传
以红外无损测温技术为基础的热源逆问题反演成像研究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主要探讨的方向为稳态多热源及分布式热源的反演成像技术,并希望尝试应用在定量化研究人体组
模数转换器广泛应用在无线通信中,就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社会对于高性能的ADC提出了更大的需求,高速高精度的应用变得越来越普遍以及重要。更有甚者希望设计一种RF ADC取代传
随着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电路近年来的飞速发展,现在的FPGA芯片的集成度已经达到千万门。现代的FPGA芯片正在向着更高密度、更大容量的方
电磁计算主要可以分为低频方法和高频方法两大类,常见的低频方法比如时域有限差分方法,矩量法以及有限元法等,这些方法虽然可以有效地分析电小尺寸物体的电磁散射问题,计算精
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发病机制至今未明,目前多认为与自身免疫相关,病理活检可见肾小球基膜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肾小球基膜弥漫增厚。IMN的治疗方法较多,从一般治疗
<正>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其病理特点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毛细血管[1]。近几年我国北方IMN患者数量增加趋势明显[2,3],亚洲人IMN患者3
目的探讨固定正畸患者首次治疗后24h正畸疼痛评分与咬合功能相关性。方法选取自愿受试者78例,统一采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分别计测粘戴固定矫治器前(T0)与粘戴24h后(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