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甘草酸镁调节胃癌炎症微环境的抑癌机制研究

来源 :第二军医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nanwc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肿瘤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与炎症密切相关,免疫细胞和炎症因子几乎影响到肿瘤进展的每一方面。肿瘤相关性炎症已被列入肿瘤的第七种特征,肿瘤相关炎症能够通过促进血管新生、促进肿瘤转移、抑制抗肿瘤免疫应答及改变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的敏感性等方面促进肿瘤的发生和进展,而这种作用主要依赖肿瘤微环境(TME)实现。因此调节其炎性微环境可能会翻开肿瘤治疗策略的新一页。胃癌作为世界第五大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现晚,治疗难,考虑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慢性胃炎关联甚密,我们试图找到通过调节其炎性微环境控制肿瘤的方法。临床常用药异甘草酸镁(MgIG)被发现的抗癌疗效为我们提供了思路。异甘草酸镁是甘草酸的第四代制剂,具有抗炎保肝、抗病毒、抗氧化、抗过敏、调节免疫和抗癌疗效。课题组也在前期工作中通过动物实验,验证了异甘草酸镁对胃癌的干预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小鼠肿瘤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情况和炎性细胞密度进行了检测,在对此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选取巨噬细胞作为研究对象,体外模拟肿瘤的炎性微环境,观察异甘草酸镁对微环境中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以此探讨异甘草酸镁是否通过调节胃癌炎性微环境从而干预胃癌。  第一部分异甘草酸镁对胃癌小鼠微环境中炎症细胞因子表达和炎性细胞的影响研究  背景:已知异甘草酸镁处理皮下荷瘤的小鼠后小鼠瘤重减轻,瘤体积缩小,生存时间延长。同时已知异甘草酸镁对炎症因子和炎性细胞的调节作用,以及胃癌的炎性微环境对胃癌进展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目的:检测胃癌小鼠肿瘤组织中免疫细胞和炎症因子,发现异甘草酸镁是否通过对胃癌炎性微环境的调节来抑制胃癌的发展。  方法:首先我们选择了一款能检测96个与炎症和自身免疫相关的分子表达水平的转录组芯片来检测异甘草酸镁对小鼠胃癌移植瘤组织内这些重要的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的影响,主要为趋化因子家族及受体、白介素家族及受体以及NF--κ B通路关键分子,并用qPCR对芯片结果进行了验证。然后我们用免疫组化对肿瘤微环境中的关键炎性细胞进行染色。  结果:异甘草酸镁下调了小鼠胃癌组织中趋化因子及其受体CCL3、CCL5、CCL8、CCL11、CCL13、CCL19、CCL21、CXCL1、CXCL2、CXCL8、CCR1、CCR3、CCR4、CCR7、CXCR1、CXCR2的表达;下调了小鼠胃癌组织中TLRs、MyD88、Tollip、NF-κB的表达;下调了小鼠胃癌组织中IL1A、IL1B、IL1R1、IL1RAP、IL1RN、IL5、IL6、IL6R、IL10、IL10RB、IL15、IL17A、IL18、IL22、IL23A、IL23R的表达,上调了IL2、IL12的表达;降低了小鼠胃癌组织中Treg细胞密度和活性,增大了胃癌组织中CD8+T细胞密度,增大了胃癌组织中巨噬细胞的密度(p<0.05)。  结论:异甘草酸镁可能通过调节小鼠胃癌组织中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白介素家族及受体以及NF-κ B通路关键分子的表达和Treg细胞、CD8+T细胞的密度(和活性)而抑制胃癌的发展。  第二部分异甘草酸镁对胃癌微环境中巨噬细胞极化的诱导作用研究  背景:第一部分我们发现CD68+的巨噬细胞密度在异甘草酸镁用药组增大,而现在普遍认为巨噬细胞密度越高,预后越差(胰腺癌中除外),因此异甘草酸镁用药组巨噬细胞密度增加但小鼠生存期延长似乎与以往文献不符。但是巨噬细胞是一个异质的细胞群,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在不同的环境下可分化为M1型(经典激活)和M2型(选择性激活)巨噬细胞,而这两种巨噬细胞的作用更是云泥之别,巨噬细胞在肿瘤微环境的作用下会分化为M2型。  目的:阐明异甘草酸镁明显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期的机制:是否是通过诱导肿瘤微环境中巨噬细胞向M1分化实现的。  方法:采用条件培养基模拟胃癌的微环境,先用不同浓度的异甘草酸镁溶液处理小鼠胃癌MFC细胞,然后收集上清,加到培养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中,观察RAW264.7的极化情况,再分别收集RAW264.7细胞和上清,细胞提取蛋白western blot法检测iNOS、Arg1、IL12表达水平,上清ELISA法检测IL6、IL10、IL12、TGF-β1、TNF、VEGF-A等与肿瘤免疫密切相关因子,从而分析巨噬细胞极化情况。  结果:胃癌MFC细胞可以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分化为M2型(高表达Arg1,低表达iNOS、IL12),而在培养基中加入异甘草酸镁培养的胃癌MFC细胞上清,则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分化为M1型(高表达iNOS、IL12,低表达Arg1);而未处理的MFC细胞上清培养RAW264.7后,上清中的IL6、IL10、TGF-β、TNF-α、VEGF-A,较DMEM完全培养基培养的RAW264.7上清中浓度显著升高,而IL12明显要低。在MFC培养上清中加入不同浓度异甘草酸镁后获得的条件培养基,再去培养RAW264.7,其IL6、IL10、TGF-β、TNF-α、VEGF-A浓度显著降低,IL12浓度升高。  结论:异甘草酸镁可以通过调节肿瘤细胞的分泌间接诱导,和直接调控胃癌微环境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向M1型巨噬细胞复极化,这极有可能是异甘草酸镁干预胃癌发展的作用方式。
其他文献
建立了滚刀滚切成形齿轮齿廓的通用三维运动数学模型,给出了滚刀刀刃上任一切削点和展成工件齿廓上的被切削点间的坐标关系.据此,可由CNC滚齿机柔性控制滚刀各个刀刃在工件上的滚切
7月28日至31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部在山东省诸城县召开了优质烟栽培技术鉴定会,对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经过五年试验研究获得的优质烟栽培技术成果进行了鉴定。参加会
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推行和进一步完善,我区春花田早稻中熟品种面积不断扩大,1982年中熟品种面积已占早稻面积的50%以上,1983年有更加扩大的趋势。为了适应这一新的生产形势
“V20A×激光4号”杂交水稻新组合,是武汉师范学院研究选育的,在我县经过两年作中稻栽培试验示范,效果良好。1982年种植面积17亩,亩产864—1,012斤。1983年扩大到2,800亩,占
目的分析CT灌注成像与普通增强CT成像在脑胶质瘤边界确定中的差异性。方法分析41例经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患者的CT灌注及普通增强CT资料,并分别勾画、测量胶质瘤面积,采用SPSS
广西农科院水稻所培育的杂交稻弱感光型组合——汕优30选,1982年晚造引入平南县栽培,由于光温条件适宜,熟期适中,丰产性能较好,栽培面积迅速扩大,83年达3万多亩。一般亩产10
近年来,《前卫报》认真搞好部队后勤工作报道策划,有效整合新闻资源,努力贴近基层、贴近官兵,采编了不少精品力作。作为该报后勤工作报道的负责人和责任编辑,我们觉得后勤工
又到七月,又到大家齐聚一堂,交流思想,共谋发展的读书会时间。在这里,我要讲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命题,这个命题是党的宣传工作的核心理念,是我们新闻工作的性质地位、功能任务
目的观察微小RNA(mi R)-383对骨肉瘤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脂质体转染骨肉瘤细胞(U-2OS),检测对细胞凋亡、增殖的影响,并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克隆形成能力的改变。结
去冬今春以来,我县各地冬小麦死苗十分严重,特别是城关、盐井、三岔、新寺四个公社的二十六个大队,种植冬小麦24225亩,今年死亡改种的达9080亩,占播种面积的37.5%,对农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