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息红利差别化税收政策的市场反应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18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股市从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一直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帮助国企改革,还是支持企业发展,其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股市就是我国近几十年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至今为止,我国股市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已成为全球重要的股市之一。但是其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最让人诟病的莫过于两点:第一,部分企业“圈钱”心理强,不注重自身发展和回报投资者,不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和义务,第二,投资者投机心理强,不注重长期投资和公司发展。这些都对我国股市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负作用。
  而管理层也不断推出各项规范我国股票市场的政策,着力让股市正本清源,把股市努力打造成为企业融资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尤其是在让股市具备“价值投资”功能上面。管理层除了不断提升IPO要求来从源头上提升上市企业的质量以外,还不断的规范和促进上市企业分红,提升投资者长期持有股票的积极性和收益率。然而经过管理层对上市企业股利政策的几轮的规范,我国上市企业分红情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仍然不能达到促使投资者进行价值投资的目的,投资者长期持有股票并获得分红的可能性以及收益率都不能达到预期。故管理层又通过减免股利税,促使投资者税后分红收益的增加。2005年,出台了《关于股息红利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的通知》,用单纯降低股利税率的方法,提升市场的积极性,拉动了当年股市的发展。而在股市同样低迷的2012年,财政部、国税局和证监会联合颁布了股息红利差别化税收政策,旨在为投资者减负,降低市场投资成本,鼓励长期投资,抑制短期炒作,促进我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但是该政策颁布后各方看法不一,引发了社会各界的讨论。而该政策效果究竟如何,市场对此究竟有什么样的预期?这并未得到实证研究。因此,本文就围绕该政策,分析市场上的投资者对该政策出台的反应以及市场对该政策反应的内在机理。
  本文首先使用事件研究法对该政策出台后的市场反应进行研究,用市场的累计平均超额收益度量市场反应。再运用OLS对主要变量进行回归,检验和分析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实证结果。最后根据实证的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并分析市场反应的内在原因,以期为股息红利差别化税收政策的实施提供一定的市场经验,为以后政策的制定提供一些建议。
  本文共分为6章,具体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问题和意义,并大致的说明了整篇文章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总结本文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对文章所涉及的研究方法(事件研究法)和相关理论(股利税)进行了文献综述,通过综述事件研究法的历史、理论发展和实证应用,尤其在政策研究上的应用,得出使用事件研究法来研究市场对政策的反应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该章还对股利税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总结了股利税相关理论的流派与发展,发现股利税的变化对权益价格是有直接的影响的。而国内目前对股利税改革的市场反应研究较少,利用2012年这次股利税改革的时间窗口进行市场反应研究,是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
  第三章为国内外股利税改革情况。本章先总结了国外股息红利税的改革情况,并且阐述了我国股利税的由来以及演变过程,同时对2005年股利税改革和本次股利税改革进行了背景环境的分析以及政策规定上的对比,并对此次股利税改革政策推出的经过进行了整理,为下文分析做准备。
  第四章为理论分析与假设的提出。本章详细的阐述了本文的理论分析,根据文献和股息红利差别化税收政策推出的初衷,在把该政策视为长期投资者股利税负的降低的前提下,分析了市场对于此次股利税改革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假设。另外,根据我国研究股利税改革的相关文献与第3章总结的两次政策的对比,提出本文将要研究的问题。
  第五章为研究设计。该部分详细的阐述了样本数据的来源以及初级处理,并对本文使用的事件研究法的具体步骤、回归模型以及涉及到的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控制变量进行详细的阐述。
  第六章为实证分析。该部分首先对本文涉及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初步得出其间的相关性,并进行相关分析。然后对市场累计的平均超额收益率进行分析,并验证假设。在此基础之上,对主要的相关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并对实证的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
  本文主要结论与主要发现:
  (1)就总体而言,市场对于该股息红利差别化税收政策的推出,是持有正反应的。用事件窗口期内的市场累计平均超额收益去衡量市场的反应,发现事件窗口期内的CAAR为正。并且发现,对于政策发布当天至后两天共三天时间内,市场的正反应最为明显。
  (2)进一步的对上市企业在事件期间的累计超额收益分析发现,对于分红次数多,预期能连续分红,总分红比率高的企业并没有与预期的一样获得了高于其他企业的累计超额收益,反而是那些预期不分红,分红次数少得企业获得了更高的累计超额收益。
  本文认为其原因在于:
  (1)本次股利税政策降低股利税率的幅度是不满足市场预期的。投资者和提出政策建议的代表们单纯的减免股利税的呼声并未在该政策中体现,是令市场失望的。基于我国股市股票平均持有期短,股市波动率高,缺乏值得长期投资的价值型企业的现状,个人投资者将股票持有1年以上几乎是不现实的,即便是那些有意愿进行长期价值投资的投资者。故本次股利税率在持有1年以后才降低的设计是缺乏吸引力的,不足以导致他们预期的税后股利收益率增加。所以本文认为此次股利税改革市场的正反应是由于管理层向投资者发送“救市”信号造成的,该政策反应了管理层救市的决心,提升了投资者对于后市的信心。
  (2)本次政策导致的投资者行为与2005年股利税改革研究的结果不一致,但本文认为是合理的。在低迷的股市环境下,持有不常分红的企业股票的投资者,既得不到分红也得不到资本利得,故对于政府救市政策的出台的反应是更激烈的。另外,由于信息过早的泄露,给已经持有经常分红企业股票的投资者,或者在该政策颁布之前就入手经常分红企业股票的投资者一个较高预期收益。然而事实证明降税的幅度与方式低于他们的预期,故导致在政策发布后,经常分红的企业累计超收益率更低。再者,本文认为此次股利税改革增加了短期投资者的税负,限制了他们的交易行为,减少了他们对分红企业的收益预期。最后,本文发现分红次数越多的企业其市值越高,规模越大。所以对于短期投资者来说,在此次救市政策刺激期间,市值越小的上市企业股价的可操作空间越大,所以更受他们的追捧。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现有国内的文献已有从市场角度、企业内部治理以及股利政策等角度对2005年我国股利税改革政策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但并无文献对此次2012年11月16日新颁布的股利税改革政策进行研究。而通过本文的研究,探究了股息红利差别化税收政策的出台对市场的影响,及其内在的作用机制,并得出了与2005年股利税的改革影响不一致的结论,在新的条件和环境下为我国新的股利税税改政策提供市场经验。
  本文的不足之处:
  本文仅仅是对股息红利差别化税收政策做了一个事件研究,单独的探究了出台期间市场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基于该政策出台的研究,还可以从很多方面进行完善。比如,就该政策的事件研究来讲,还可以考察该政策对公司股利政策影响,推出该政策后,企业的股利支付率变高的还是变低?其背后的影响因素是个人投资者,还是公司高管?或者对于流通股中个人持有比例高公司其股利支付率会不会增大?该政策在2012年11月16日推出,但具体实施的时间为2013年1月1日,在实施的前后,该政策是否会对是市场的波动率产生影响,政策前后的税收效应又是怎么样的?还有该政策的出台,从长期意义上来讲是否真正意义上的抑制了我国短期投资行为?这些都可能成为以后研究的方向。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高效,成熟和发达的资本市场应该能够快速对市场上交易的证券进行及时准确的定价,毕竟这是市场参与双方进行交易的基础。这一功能不仅仅体现在二级市场上,对于市场的入口,股票发行,同样需要能够有健全的机制对准备进入市场的证券进行合理的定价。股票发行市场作为企业上市的重要通道,其运行的有效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然而,现实中的发行市场普遍存在高抑价(underpricing)现象,即发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期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