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河西走廊土地利用及其环境效应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tpa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利用是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导致地表覆被变化的主导因素。因此,以历史时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作为研究视角对明晰各历史时期人地互动及其变迁规律大有裨益。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和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IHDP)提出把过去300年中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基本面貌列为重点研究的问题。特别是1999年,在由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大学联合起草的《过去2000年中国环境变化综合研究》预研究报告列出了五个研究重点,明确地将历史时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列入其中。这为以研究人地关系为核心内容的历史地理学赋予了新的使命,此后围绕历史时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研究工作被迅速提上日程。河西走廊地处祖国大陆腹地,曾是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创造了辉煌灿烂的走廊文明。然而明清以降,人们对土地资源肆意开发利用,并且日益演化为一系列生态问题,由于这些生态隐患得不到根治而使生态环境愈加恶化,而这正是酿成今天河西走廊成为典型生态脆弱区的主要原因。本文即着眼于此,阐释了清代人们对河西走廊土地利用及其驱动因子,揭示了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环境效应之间的关系,认为今天恶劣的生态环境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有着莫大的关系,探讨这些问题期望对今天河西走廊生态环境的治理有所启示。全文共为六章,第一章绪论部分论述了本区土地利用的研究现状和选题意义,其余共五章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介绍河西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明确了河西走廊的区域属性,阐明土地利用开发的自然基础和人文环境。第二部分从宏观层面分析了清代河西走廊土地垦殖数量的动态变化,土地利用类型划分,并揭示由土地利用变化对森林、绿洲等土地覆被的影响。同时,该部分还分析造成土地利用变化的可能性人文驱动因子和自然制约因素。第三部分阐释土地利用变化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主要体现在自然植被惨遭破坏,土地沙化加剧和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三个方面。第四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首先,总结了清代河西走廊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失调的问题;其次,鉴往知来,从清代河西走廊土地利用中吸取的经验教训对今天河西地区的土地利用提供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从GJB 5000A要求出发,对软件项目需求分类、分级管理以及需求管理的优先级等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探讨,指出了基于GJB5000A软件项目需求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和
在大数据时代,微博中不同类型的使用者涉及到媒介角色的问题。本文以新浪微博为例,以身份管理与媒介角色的关系为主题,通过分析普通用户、橙标V用户、蓝标V用户所扮演的媒介
中国近代乡村社会由于外来入侵、国家政权主动放弃、官僚及地主剥夺、现代化旁落等原因,一直处于深入的、持续的、全面的衰败与式微之中,农业生产迟滞,农民生活困苦,乡村社会
近年来,跨境电商业务正逐渐成为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但对中小企业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本文通过分析中小企业在跨境电商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希望对中小企业开
微博上线至今,已成为了中国互联网领域最受瞩目的话题之一。然而对企业微博如何发生作用的研究依然空白。本文提出“企业微博影响力”的概念,通过抽样统计和内容分析法、案例
本文首先利用电子鼻(E-nose)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成功判别了8种不同种类和等级的名优绿茶的香气品质.为进一步解释香气质量差异,借助局部极小值背景漂移校正、多尺
本文对直热式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了套管长度对热泵热水器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套管长度对制热量、能效比等性能有一定的影响;设计适当的套管长度,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内各行各业都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21世纪作为科技的时代,各种科技设备层出不穷,极大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困扰。如何对其进行优化处
<正>"无所不至"与"无微不至""无所不至"语出《论语·阳货》:"鄙夫可与事君也欤哉!其未得之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何晏集解引郑玄曰:"无所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