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控芯片中进样和样品制备技术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ng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流控芯片(Microfluidic Chip)作为一种新的分析平台,以其微型化、集成化和便携化方面的突出优势,以及对生物医学等领域潜在的革命性影响,而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经过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10多年的发展,微流控芯片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在某些环节上依旧存在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本论文围绕微流控芯片分析研究中的基础和关键环节——进样技术和样品制备技术进行了有益探索。   本论文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相应成果。   1.针对微流控芯片电泳中传统十字型进样方式和双T型进样方式样品区带形状影响分离性能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夹流电动进样方法,并通过计算机数值建模进行分析,构建实验平台进行实验验证。模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进样方法能有效改进样品进样区带形状,实现近乎矩形的样品区带,从而有助于提高微流控电泳芯片的分离分析性能。   2.样品预富集是提高检测灵敏度的有效手段之一。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微注模技术制作琼脂糖凝胶微流控芯片的方法,通过微注模在微通道特定区域形成琼脂糖凝胶纳孔膜隔离结构,以此纳孔膜结合电泳作用实现样品预富集。该设计可以形成比较完美的富集样品条带形状用于后续的电泳高分辨率分离检测。初步富集实验实现了DNA样品在10秒钟内8.2倍的浓缩,证实了该芯片富集的有效性。   3.针对离散型微流控芯片平台中的样品液滴关键操控技术——样品液滴等分和自定位分配,分别提出了一种新的设计,通过微流体芯片管道中集成圆形结构,实现了优于现有技术的样品液滴等分和自定位分配,并利用模拟分析和实验对设计进行了验证。模拟和实验结果都显示,新设计具有更稳定和可靠的效果。
其他文献
随着人们对现代社会高速信息交换需求的提高和多媒体业务的飞速发展,宽带无线系统(BWS)成为未来移动通信网络的主要发展方向。作为一种独特的多载波调制(MCM)技术,正交频分复用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是世界三大养殖虾类之一,为经济效益极高的优质品种。但是近年来,虾苗质量下降,出苗率和养殖存活率低,导致养殖效益下降,健康虾苗的培育成为当
半导体、通信、电子计算机和消费电子等工业对模拟和数字集成电路的性能不断地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集成电路已发展到系统级芯片(SoC)阶段。在过去几年里,CMOS工艺以其高性能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局限在粗糙金属表面,这就使它很难成为常规的光谱分析方法。为了克服以上缺点,棱镜-波导耦合结构被引入拉曼检测领域。除了材料选择范围广和表面平滑之外,
半导体光电探测器作为一种最基本的光电转换器件,在当今的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InP/InGaAs材料体系的盖革雪崩光电二极管,因为其具有红外单光子探测的能力,可以在量子
学位
随着硅基太阳能衬底质量的不断提高,目前少子寿命已突破了一毫秒,有效降低界面复合成为下一步提高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的关键点。硅基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和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TOP
单壁碳纳米管(SWNTs)具有优异的电学、力学、光学等性质,在纳电子器件、传感器以及未来的集成电路方面均表现出了很大的应用潜力。但是SWNTs在各领域尤其是在纳电子器件和集成
学位
反熔丝可编程器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可编程互联单元。在未编程的情况下,反熔丝器件表现出极高的电阻,具有良好的电隔离性能;通过编程电压或编程电流编程以后,反熔丝器件的电阻会
窄禁带半导体材料碲镉汞(HgCdTe)在中远红外光电器件和焦平面阵列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通常,对碲镉汞的研究多在常规的测试系统上展开。本文利用波长可调谐的皮秒脉冲
近年来,“互联网+”的巨大作用已延伸至众多领域,同样网络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也得到快速发展,传统的“教材+板书+PPT”已严重落伍,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方式应与网络技术和多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