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翻译理论框架下的本地化翻译研究——以SPS(Stoner管道模拟器)软件翻译为例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ily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地化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是全球化进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中,软件本地化在市场中占有很大的份额,而软件的本地化翻译是本地化过程的中最主要的步骤,影响着软件本地化的质量。本文就以软件SPS(Stoner Pipeline Stimulator,即Stoner管道模拟器)本地化翻译为例,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框架,研究此理论对本地化翻译的作用。  文章采用描述法、概念解释以及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重点讨论了三个问题:一、软件本地化翻译文本具有哪些特点和功能?二、在软件本地化过程中有哪些角色,他们对翻译过程有什么影响?三、翻译要求对软件本地化翻译有哪些影响,为了达到目的论三原则的要求可以使用哪些翻译技巧?  首先,文章对国内外所做的与功能翻译理论以及软件本地化相关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同时介绍了本地化产业,以及SPS的应用领域和功能。然后解释了功能翻译理论的主要概念,即Reiss的文本类型学,Holz-Manttari的翻译行为理论以及Hans.J.Vermeer的目的论。需要指出的是只有文本类型学中的信息型文本的理论、翻译行为理论中的翻译作为一种人际行为理论以及目的论应用到本文中。  再次,文章用文本类型学理论分析了SPS本地化翻译的原语文本的特点和功能;用人际翻译行为理论分析了SPS本地化翻译的过程中的不同角色,以及这些角色对本地话翻译的影响;分析了目的论中的翻译要求,目的原则,连贯原则以及忠实原则对SPS本地化翻译的作用,同时阐述了为到达这种效果所采用的翻译技巧。  在文章的最后,总结了本文的研究结果以及局限。通过分析,SPS软件本地化的源语文本在词汇方面,多采用缩略词、附加词、名词性合并词以及转化词,而在句法方面,多采用被动语态、一般现在时、以及祈使句这样的特点,其功能在于协助SPS使用者了解其性能和用法,并对其进行操作,属于信息型文本,因此,在翻译中应采用言简意赅、富有逻辑性的语言来对其进行翻译;在本地化翻译过程中,有许多的角色参与,有翻译活动的发起人、委托人、原文作者、译者、译文接受者和译文使用者,不同的角色在翻译活动中有不同的意图和目的。在这些角色中,译者是翻译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他应注意原文作者的意图,并了解译文使用者的背景和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翻译;翻译要求的制定可以确定递交本地化翻译的人员、翻译的进度以及译文目的及译文潜在使用者的背景,这对译者的翻译工作有很大的影响,在翻译过程中,选词法、省译法、增译法、重构法以及移植法都可以被使用以达到目的原则,连贯原则以及忠实原则的要求。  虽然功能翻译理论对软件本地化的翻译有明显的指导作用,但是不得不指出的是此理论只能为译者在宏观翻译策略上提供方向。另外,由于SPS文本自身存在的缺陷,在对文本进行文本类型分析时,并未对其操作性进行分析。在以后的研究中,可对这一点进行补充。
其他文献
人物名片  刘继卣(1918-1983),天津市人,杰出画家、连环画家, 擅长人物、动物、花鸟等,工写兼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新中国连环画奠基人之一。曾任北京市工笔人物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  组画《武松打虎》获1956年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美术作品奖、1959年莱比锡书展览会金奖、1984年瑞士西耶尔第一届国际连环画节获特别荣誉奖。组画《闹天宫》参加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
期刊
近年来,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建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却面临着很多技术性挑战.装修作为建筑行业最为精细的一环工艺,其在施工的时候必须注
期刊
中国传统年画的形成和发展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之上,与民族文化具有紧密的联系,加诸其是由民间艺人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经作坊的刻绘所制成,反映和描绘的是民间的世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