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Invar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结构与性能优化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j31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u/Invar复合材料综合了铜高导电导热性能与Invar合金低膨胀、高强度性能,是一种理想的电子封装材料。本文采用粉末冶金加轧制及退火工艺制备Cu/Invar复合材料,研究成分及轧制变形量对其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影响;采用Ag包覆Invar及Cu,促进烧结致密化,抑制Cu/Invar界面扩散,改善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开展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在烧结过程中,Cu/Invar复合材料中部分Invar合金的结构由fcc转变为bcc,冷轧及退火促使复合材料Cu基体中的Ni原子重新溶入Invar合金中,Invar合金结构也重新转变为fcc。增大轧制变形量导致40Cu/Invar复合材料结构由Cu断续分布转变为Cu、Invar双连续网络状分布。经过轧制(变形量70%)及750℃退火处理后,该复合材料的致密度98.6%,抗拉强度360 MPa,延伸率50%,热导率29.3 W·(m·K)-1,热膨胀系数10.8×10-6 K-1。采用Ag包覆Invar复合粉体制备Cu/Ag(Invar)复合材料。Ag分布于Invar颗粒间及Cu/Invar界面,750℃烧结后再经轧制(变形量550%)及450℃退火处理的Cu/Ag(Invar)复合材料(含40wt%(Cu+Ag))的致密度99%,抗拉强度853MPa,延伸率25%,热膨胀系数11×10-6K-1,热导率42.4 W·(m·K)-1。热导率比Cu/Invar复合材料有明显提高。采用Ag包覆Cu复合粉体制备Ag(Cu)/Invar复合材料。经过轧制,复合材料中的Ag主要呈纤维状分布,800℃烧结后再经轧制(变形量65%)及450℃退火,40Ag(Cu)/Invar复合材料中的Cu与Invar呈双连续网状分布,致密度99%,抗拉强度839 MPa,延伸率25.5%,热膨胀系数13.2×10.6 K-1,热导率53.2W·(m·K)-1。热导率较Cu/Ag(Invar)复合材料进一步提高,且与采用Maxwell模型计算的复合材料热导率相一致。
其他文献
初中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多年,回首课改的路程,大多数的语文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目标和教学要求等都能清晰陈述,但涉及课堂教学,大部分教师感到困惑,或是一脸的无奈.在新课程改
一维纳米材料,包括纳米线、纳米管等,因具有许多独特的光学、电学、磁学、化学等方面的性能,而成为近年来纳米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学位论文紧跟国际前沿,在大量检索、整理
半导体光催化的研究已经有三十多年。虽然在基础理论和应用方面取得了很多进展,但要实现产业化还存在许多困难。主要的困难是缺乏具有良好应用性能的高效光催化剂。本文设计了
学位
经过近40年的治理,目前我国河流水体污染和湖泊富营养化问题仍然很严峻。藉此,本文在耦合流域水文水质模型和湖泊水质-水生态动力学过程的基础上,定量识别了湖泊藻类对营养盐的
本论文采用溶剂热法,以钛酸正丁酯为前驱体,丙酮为溶剂,通过改变溶剂热温度成功地制备了一系列无定形和锐钛矿TiO_2;研究这类TiO_2高可见光光催化活性的物理和化学本质及其起因,以期对TiO_2光催化大规模产业化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研究了溶剂热温度对TiO_2制备的影响,以甲基橙为降解目标物测试了其光催化性能;分析了TiO_2表面态及其与可见光吸收和光催化活性的关系;建立了本研究制备的TiO_
期刊
本文提出了三维连续网络陶瓷骨架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新概念,用压力铸造法(die-casting)制备了三维网络陶瓷增强ZL109复合材料,采用MM-U5G屏显式材料端面高温摩擦磨损实验机研究基
介绍了KHT175×96CQY套管滑套外管深孔加工工艺.该工艺是在深孔钻镗床上进行钻孔、粗镗、精镗的,并给出了钻孔、镗孔工艺参数.该工艺加工效率高,适宜用于外管的批量生产.
在市政道路施工的过程中,桥梁结构的建设最为普遍.因为受到负载和温度的影响,桥梁结构可能会出现一定的裂缝现象,一旦处理不及时,桥梁结构可能会出现倒塌的现象,严重影响人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