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痫前期高危人群阿司匹林精准治疗策略探讨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er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of pregnancy,HDP)是妊娠与血压升高并存的一组疾病,发生率在5%~12%。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和子痫严重危害母婴健康,可导致新发高血压伴多系统受累和损害甚至衰竭,在世界范围内每年可造成大于7万孕产妇死亡及大于50万新生儿和胎儿死亡。由于PE常伴随医源性早产、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等,因此直接影响围产儿结局,而一旦发病临床治疗效果有限。目前对妊娠期高血压发病原因仍处于探索阶段,有研究显示有PE病史的女性有25%~65%可能再发PE,很多具有基础病变的孕妇均是妊娠后出现PE的高危人群,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孕妇,而对高危人群采用预防性治疗能够改善妊娠结局。目前阿司匹林预防性治疗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其用药安全性、有效药物剂量和是否存在药物抵抗等问题都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应进行深入探讨。目的:对子痫前期高危人群应用低剂量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监测血小板聚集率,分析子痫前期高危人群孕期临床资料并观察疗效(子痫前期发生率、母婴结局等),进一步评价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预防子痫前期发生的有效性、安全性,同时对此类人群行阿司匹林抵抗相关基因组群检测,分析阿司匹林抵抗与基因多态性相关性,总结并探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在子痫前期高危人群预防性治疗中的精准策略,最大限度发挥低剂量阿司匹林的作用,改善母婴结局。方法:收集子痫前期高危人群55例作为研究对象(I组+II组),同期住院分娩的22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III组)。将高危组根据是否应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分为高危干预组(I组40例)和高危未干预组(II组15例),两组患者入组后均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筛查患者风湿免疫抗体、狼疮抗凝物、抗磷脂抗体谱。I组患者于孕16周前使用阿司匹林75mg(抗磷脂综合征患者加用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于用药后2周及孕28周分别复测血小板聚集率(AA和ADP),用药期间监测凝血功能,同时于孕16-20周和孕28周分别测定一次胎盘生长因子;孕32周或分娩前1周停用阿司匹林,分娩前24小时停用低分子肝素,同时取血检测阿司匹林抵抗相关基因位点。II组患者对症支持治疗跟踪至妊娠结束。分析比较子痫前期高危人群血小板聚集率及母婴结局,并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分析阿司匹林抵抗与敏感人群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讨论子痫前期高危人群阿司匹林抵抗与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结果: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产科2019年3月1日到2020年3月1日期间在我院门诊治疗并住院分娩的55例PE高危患者(I组+II组),其中40例患者接受了低剂量阿司匹林预防性治疗(I组),包含既往早发子痫前期患者共20例(其中筛查出7例抗磷脂综合征患者、2例结缔组织病患者),抗磷脂综合征患者共19例,结缔组织病患者共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共6例,慢性高血压患者共6例。将I、II、III组的数据进行t检验,年龄、孕次、产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II两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前测定的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I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前后分别测定的血小板聚集率进行比较,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A下降幅度显著于ADP,但其中4例患者未能有效下降,发生了阿司匹林抵抗。比较I组患者持续应用阿司匹林至孕28周复测的血小板聚集率与阿司匹林仅使用2周后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显示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患者不同孕周下测定胎盘生长因子,统计这两个时期患者的合格率,结果显示82.50%、80%的患者分别在孕中期及孕晚期高于最低标准值。将I、II、III三组患者的PE发生率、分娩孕周、死胎发生率分别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患者剖宫产率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检验,II组患者的PE发生率及死胎发生率明显高于I组,分娩孕周明显小于I组。另外,I组患者中PE再发为6例,这部分患者前次妊娠PE的发病孕周平均为32周左右,此次妊娠PE的发病孕周平均为34周左右。将I、II、III三组患者的新生儿转科率分别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患者新生儿窒息率及新生儿死亡率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I组患者的新生儿转科率明显高于I组。另外本研究中I组全部新生儿未发现畸形以及与阿司匹林相关的出血事件及血小板减少。高危干预组(I组)根据不同高危因素可分为(A组)典型或非典型APS患者,(B组)合并SLE或CTD的患者,(C组)慢性高血压患者,(D组)既往早发PE患者,四组患者的PE发生率、分娩孕周、死胎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转科率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新生儿死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患者用药期间监测凝血功能正常且全部妊娠期间均未发现异常出血事件,PE高危患者及健康人群的产时出血量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328)。I组(40例)患者中有36例对阿司匹林敏感,为AS组;有4例患者在使用阿司匹林后检测的血小板聚集率符合实验室诊断标准,表现为阿司匹林抵抗,为AR组;AR组与AS组COX-1 A842G、GPIIIa、P2Y1三个基因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R组COX-1A842G位点未见基因多态性,全部基因型为AA,GPIIIa位点未见基因多态性,全部基因型为TT,P2Y1位点可见该基因位点的多态性,即GA、AA两种基因型。结论:1.子痫前期常见的高危因素包括既往子痫前期病史、慢性高血压、系统性红斑狼疮或抗磷脂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胎妊娠及糖尿病等,子痫前期存在一定的再发率,应当重视高危人群,做好免疫相关筛查。2.阿司匹林在子痫前期高危妊娠人群中可以发挥一定的预防或推迟子痫前期发生时间的作用,从而改善母婴结局。3.子痫前期高危人群应用阿司匹林期间应当进行血小板聚集率、胎盘生长因子等方面临床与生化监测,针对病情实行精准调控。4.子痫前期高危人群对阿司匹林可能普遍敏感,针对中国妊娠群体阿司匹林抵抗与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有必要扩大人群数量或寻找新的基因位点得出更多结论。
其他文献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是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技术。基于现有图像传感器和硬件设备,采用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技术使低质量图像分辨率得到提升已成为人们研究和关注重点。然而,现有的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技术不能充分的利用特征提取信息进行重建,导致重建图像细节信息缺失,影响重建效果。本文研究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算法,在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算法中引入注意力机制,利用注意力机制相关方法,基于新的多
《水俣公约》的实施标志着国际社会对重金属汞减排开始进行全面限制,燃煤汞污染控制技术自1995年发展至今已取得很多研究成果,烟气喷射吸附剂脱汞是目前国内外脱汞技术的研究
环境治理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NOX的控制又是环境治理中的一项难点和重点。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是目前国际范围内被广泛认可的
实验小鼠作为一种研究工具以来,已经有多达数千种的封闭群、近交系、同类系、重组近交系和突变系等品系。实验小鼠变异进化的速度很快,而在性状上并不表现出来。随着生物医学
电脑横机机头系统是电脑横机编织生产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工作是走针轨道设计和送、喂纱控制,实现成圈编织功能。其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关系整个编织成圈过程是否顺
钢管混凝土结构凭借其承载力高、塑性及韧性好、抗火性能好及便于施工等优点,逐渐在多、高层建筑中推广应用。在钢管内侧焊接钢筋加劲肋,同时降低钢管厚度形成带肋薄壁钢管混
膜结构具有质量轻,刚度小,柔性强等特点,风荷载是膜结构的控制荷载,也是导致膜结构发生破坏的重要原因。目前国内外膜结构的抗风设计理论尚不成熟,现行荷载规范并没有明确规
齐家坪遗址地处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齐家镇洮河西岸的二级台地上,是齐家文化的命名地。出于实现遗址的积极利用和社会价值的目的,地方政府提出了对齐家坪遗址进行展示
译学研究不断追求与时俱进的发展,其中科技进步、数字化和全球化是影响译学研究的主要因素。近几十年来,译学研究取得长足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翻译理论、新的学术焦点和新的研究趋势,促使我们跨越对译学研究及其边界的传统理解。《译学跨界研究》(Moving Boundariesin Translation Studies)一书鸟瞰译学研究新进展,考察了学术发展、概念创新等如何推动和打破假定的笔译和口译界限。因
豆酱的发酵主要依赖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所产生的蛋白酶和淀粉酶的作用。米曲霉分泌的蛋白酶在水解原料使豆酱产生风味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为了更好的研究和利用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