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甲状旁腺素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wart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血清甲状旁腺素(PTH)水平与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建立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影响因素模型,并分析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和PTH对PCI相关心肌梗死发生的交互作用;进一步评价血清PTH水平对择期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前瞻性研究。连续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因心绞痛于我院行择期PCI的患者199例,检测术前血清PTH、HbA1c及肌钙蛋白I(cTnI)水平、术后24h血清PTH水平、术后24h及48h的cTnI水平。根据术前血清PTH水平,依据中位数法患者分为低PTH组(L-PTH组)和高PTH组(H-PTH组),采用四分位间距进一步分为Q1、Q2、Q3和Q4组。根据术后cTnI是否升高将患者分成无心肌损伤组(NC组,33例)、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组(PMI组,166例),并将PMI组进一步分为cTnI>1倍最高上限值组(1×URL,85例)和cTnI>5xURL组(即Type4a MI组,81例);另外,将所有术后cTnI≤5×URL的患者命名为无4a型心肌梗死组(non-Type4a MI组,118例);根据患者HbA1c水平分为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组(n-HbA1c组,HbA1c≤7.0%)和糖化血红蛋白未达标组(h-HbA1c组,HbA1c>7.0%);记录一般资料、造影检查结果及手术操作情况,术后规律随访。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PCI相关心肌损伤的影响因素模型。以发生Type4a MI为因变量,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血清PTH与HbA1c的相乘交互作用系数(IOR),采用Delta法计算相加交互系数,包括交互效应超额相对危险度(RERI)、交互作用归因比例(API)和交互作用指数(SI)。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术前PTH水平对PCI相关心肌损伤的预测能力。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风险回归分析研究血清PTH对PCI预后的影响。结果:术前血清PTH水平较高的患者,其术后cTnI水平显著高于术前血清PTH水平较低者(Q4组>Q1组、Q4组>Q2组、Q4组>Q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C组、cTnI>1×URL和cTnI>5×URL三组间的术前血清PTH水平逐渐升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术前血清PTH与术后cTnI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49,P<0.001)。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择期PCI患者发生PMI的风险随着术前血清PTH水平升高而逐渐增加,表现为Q1组<Q2组<Q3组<Q4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发生PMI为因变量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中,高PTH水平和分叉病变是发生PMI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 OR=5.67,95%CI:1.97~16.34,P<0.001 和 OR=3.36,95%CI:1.30~8.69,P=0.012),高HbA1c水平是PMI的独立保护因素(OR=0.10,95%CI:0.02~0.50,P=0.005);以发生 Type4a MI 为因变量的模型中,高PTH水平同样是发生Type4a MI的独立危险因素(OR=5.38,95%CI:2.58~11.20,P<0.001),高 HbA1c 水平是 Type4a MI 的独立保护因素(OR=0.33,95%CI:0.12~0.91,P=0.032)。HbA1c 和 PTH 的乘积项调整后 IOR 为5.78(95%CI:3.11~1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加性交互分析中RERI为 13.31(95%CI:-16.78~43.41),API 为 0.65(95%CI:0.12~1.20),SI 为3.25(95%CI:0.59~17.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TH预测PMI的最佳临界值为43.6pg/mL,敏感性为68.5%,特异性为 78.1%,AUC 为 0.784(95%CI:0.702~0.865,P<0.001);血清 PTH 预测PMI 的 AUC在 h-HbA1c组为 0.672(95%CI:0.496~0.848,P=0.059),在n-HbA1c组为0.816(95%CI:0.714~0.918,P<0.001),曲线下面积Z检验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中,H-PTH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s)以及因复发缺血性胸痛再入院发生风险均显著高于L-PT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 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血清PTH水平(HR=3.01,95%CI:1.13~8.04,P=0.028)是择期PCI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PTH水平与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发生、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及不良预后的新型预测因子;在HbA1c达标的患者中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在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对患者卵巢功能和生育功能的影响。方法1.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75例剖宫产(Cesarean Section,CS)术后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分为介入组和非介入组。其中介入组49例,行子宫动脉
背景和目的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的解热镇痛药。正常治疗剂量的APAP相对安全,过量应用时通常会导致急性肝损伤,严重时甚至导致肝衰竭。许多文献证实,APAP诱导肝损伤的机制有无菌性炎症、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等。众所周知,维生素D具有抗炎效应。近期有研究表明,维生素D可通过抗炎对APAP诱导的急性肝损伤产生保护作用。然而,目前尚不清楚维生素D缺乏是否
背景和目的:目前全内镜椎板开窗减压术已应用于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治疗,但对全内镜下精准椎板开窗范围的研究较少,明显滞后于临床应用。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模拟全内镜椎板开窗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评估分析全内镜椎板开窗减压手术中不同减压范围对腰椎节段稳定性及应力分布的影响,并结合对临床病例早期疗效的回顾性分析,为全内镜椎板开窗减压术应用于
目的:探讨转颈试验对于椎动脉椎间隙段及弯曲段频谱形态及参数的影响,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椎动脉旋转闭塞(Rotational Vertebral Artery Occlusion,RVAO)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来我院行脑卒中超声颈动脉筛查后未发现颈动脉和椎动脉异常,并经过其他影像学方法如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目的通过系统、科学的量表构建程序,构建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自评量表,并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从而为科学、全面、客观地评价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提供指导和依据。同时,在此基础上,探讨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与自我效能、组织支持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后期干预和提升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提供支持。方法第一阶段:通过文献回顾法、焦点小组访谈法以及德尔菲法初步确立量表各级指标(预测版本)。并利用该量表和整群抽
目的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胆道疾病,虽然一部分胆总管结石患者基本无症状或有仅有轻微不适,但在一些胆总管结石患者中可继发胆道炎症和其他严重症状。如果对有症状性胆管结石的患者不及时治疗,将很可能进一步出现更加严重的症状和并发症,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对胆总管结石患者随访发现,半数以上的胆管结石患者会出现胆绞痛症状,且25%的患者会出现严重并发症。另有研究表明无症状胆囊结石的患者每年患胆绞痛的风险约为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椎间盘以及终板在MRI影像学上的表现。分析不同节段的椎间盘及其对应的终板和年龄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方法:在本院脊柱外科半年间收治的病人中,选取80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观察这些病例的椎间盘及终板在MRI影像上的表现,并用Pfirrmann及Pappou分级系统对椎间盘及终板进行分析评分,数据用SPSS软件分析。比较第一腰椎至第五腰椎之间的椎间盘终板的分级差异,比较不
目的基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微环境中持续低氧,活性氧(ROS)升高等特定的病理特点,构建低氧及ROS双重响应的纳米颗粒核酸运输系统,经过可注射透明质酸水凝胶负载后研究其对于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第一部分:B-PDEA/DNA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理化表征:(1)制备非病毒载体阳离子聚合物P-硼酸苄基季铵化的聚丙烯酸N,N-二乙基氨基乙酯(B-PDEA),对B-PDEA结构及ROS响应性电荷反转的特点进
目的探讨肾癌特异性效应性CD8+T细胞体内外抗肿瘤干细胞增殖转移的机制。方法取肾癌患者手术标本接种小鼠致成瘤后取组织体外培养建立肾癌原代细胞系,对肾癌肿瘤干细胞分选、鉴定及体外培养。进行人源化免疫重建鼠模型的建立与筛选同时进行阻断TGF-β/Smad通路的人效应性CD8+T细胞的制备与鉴定。设置制备的特异性效应性T细胞为实验组,未处理的CD8+T细胞和人前列腺癌PC-3细胞为对照组,观察与肾癌肿瘤
目的:研究表明转录因子β-catenin和mi RNA-183簇可以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到调控作用,先前有研究构建了一种人工长链非编码RNA可以实现对转录因子β-catenin和mi RNA-183簇的同时调控。然而,线性的非编码RNA在细胞内不稳定,我们想构建出一种能够同时调控转录因子和mi RNA的更稳定的合成生物学元件。而环状RNA既符合稳定的特点,又具有作为mi RNA分子海绵和适配体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