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日本侵华战争时期的中国伪穆斯林组织(1931-1945)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652472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在扩大对华利权的背景下以日本军部对中国伊斯兰教,特别是分布于西北边境的穆斯林群体极为关注,先后派遣各类人员对中国穆斯林社会进行渗透。由于中国穆斯林与非穆斯林在宗教及生活习惯方面存在差异,加上中国历代统治者的挑拨,存在一定矛盾。对于日本军部而言,挑拨中国穆斯林与非穆斯林、少数民族与汉族的矛盾,是分裂中国和巩固其殖民统治的重要手段。同时,日本军部还在基于对苏战略的“防共回廊”构想中将拉拢中国穆斯林视为关键一环,以便达成“防苏反共”的战略目的,由此成为日本军部推进对华“回教工作”的重要动机。1931年“九·一八”爆发后,以关东军对东北及内蒙古西部地区穆斯林的宣抚活动为开端,日本军部对华“回教工作”的内容日益完善。1934年,在关东军和伪满洲国当局的默许下,满洲伊斯兰协会正式成立,成为日本军部在华设立的首个伪穆斯林组织,也成为其实施对华“回教工作”的载体。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日本军部又如法炮制,于1938年相继成立中国回教总联合会和西北回教联合会。上述三个伪穆斯林组织的成立标志着推动拉拢和利用中国穆斯林的对华“回教工作”已成为日本军部加速解决侵华战争和维持殖民统治的必要手段。在日本军部的操纵下,这些协会以所辖地域的穆斯林社会为对象,对内以“总会-分会”金字塔结构为中心,以清真寺为单位,通过文化教育、亲日宣传等手段对穆斯林实施殖民统治;对外则顺应军部需求,不仅通过对外发行各类刊物和定期召集亲日大会大肆鼓吹“日回亲善”以拉拢穆斯林为军部服务,还为军部培养从事“回教工作”的各类人员,协助军部推进“回教工作”和西进战略。至1938年底,日本军部对华“回教工作”已颇具规模。由于侵华战争逐渐陷入“泥沼化”,日军迟迟无法在华打开局面,因此为切断苏联援华通道,破坏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西北抗日大后方从而削弱国共两党的抗战潜力,日本军部利用西北回教联合会和中国回教总联合会拉拢盘踞于西北地区的回族军阀以诱使其建立亲日傀儡穆斯林政权。最终,在国际局势骤变的影响及国共两党和抗日爱国穆斯林的共同努力下,日本军部建立亲日傀儡穆斯林政权的构想无功而返,西进战略遭遇重大挫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随着日本军部的关注重点转向东南亚地域,对华“回教工作”陷入低潮,各地伪穆斯林组织也仅维持日常活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这些服务于军部的伪穆斯林组织最终解散,相关人员也受到了应有的审判和惩罚。
其他文献
电力行业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能源安全,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和信息安全的战略需求,信息和数据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大数据和万物物联时代,数据库技术是发电集控中心智慧化建设中各信息系统的核心,也是智慧调度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本文根据一款国产自主可控关系型数据库的特征及应用场景对其在电力智慧集控信息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根据其在智慧调度、智慧语控等信息系统的迁移适配情况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措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干预法等研究方法,依据中医、体育、营养、生活方式、心理五位一体的模式,助推青少年健康促进的理论,探索减缓和消除青少年近视问题。结论:青少年近视眼的产生机理、影响因素是综合干预的基础依据;准确测评眼病类型,本着提前干预原则,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合理的“五位一体”综合干预方案。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多主体协同参与、重视近视预防、强化科普宣传,引导树立正确观念等措施。
报纸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采用“学习任务群”的方式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语文课程改革不断向前发展,“群文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要求应时而生,群文阅读的实施有助于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文言文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在促进学生思维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群文阅读”落实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结合语文核心素养,能够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提
我国涉案企业合规改革三年多以来,检察机关对涉案企业的保护方向值得肯定,但企业合规刑事激励的司法限度仍有待总结和反思。企业合规是企业风险管理的同义语,企业的合规动机是企业利益最大化;企业合规整改的永恒逐利性、检察合规监管的经济利益衡量,为合规激励的扩大化埋下了隐忧。基于单位犯罪混合意志论和责任分离论,涉案企业与涉案人员在刑罚层面可实现责任个别化,企业合规刑事激励的对象只能是企业而非涉案人员,合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