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多酚对脂代谢基因的调控作用及对人群血压影响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juan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仍然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血中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的升高,已被确认为冠心病发生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良好的饮食习惯可预防高脂血症的发生。绿茶是我国传统饮品,富含茶多酚,其中茶多酚单体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EGCG)是绿茶中最具活性的分子。近年的流行病学研究提示饮用绿茶与心血管疾病死亡险呈负相关。一些基础研究表明茶多酚可通过抑制肠道内外源性胆固醇的吸收、增加肝脏LDL受体(LDLR)表达及活性、调节载脂蛋白的分泌等机制调节血LDL-C水平。但目前茶多酚对脂质代谢通路基因的直接作用以及可能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coding RNA, IncRNA)是一类转录本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RNA分子,能以RNA的形式在多种层面上(表观遗传、转录以及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参与了剂量补偿效应、基因组印记、细胞发育分化等重要生物学过程。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了IncRNA在心脏发育和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心血管领域研究的新热点。因此,本研究通过生物芯片技术观察茶多酚EGCG对HepG2细胞脂质代谢通路基因和lncRNAs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lncRNA对脂质代谢通路基因的调控作用。研究方法:人HepG2细胞经茶多酚EGCG (25μM)处理24小时后,抽提RNA,质检合格后杂交至Human Transcriptome Array 2.0(HTA2.0)芯片,进行mRNA和IncRNAs表达谱的分析并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筛选标准为倍数变化(fold change)≥1.5 且 P<0.05。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差异表达的IncRNAs进行靶基因预测,建立IncRNAs和脂代谢相关基因的可能作用关系。为进一步研究IncRNA对靶基因的调控作用,我们利用RNA干扰技术降低相关IncRNA的表达,应用实时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检测靶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改变。研究结果:表达谱芯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茶多酚EGCG处理后有27条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涉及脂质合成、转运与分解。其中EGCG可直接影响胆固醇平衡代谢调控的3个关键基因: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R)、LDLR及乙酰辅酶A乙酰转移酶2(ACAT2)的表达水平。同时EGCG处理后共有285条IncRNAs表达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生物信息学靶基因预测发现5个脂代谢相关基因包括HMGCR和ACAT2的表达可能受IncRNA的调控,其中IncRNA NONHSAT102202对HMGCR表达可能起着顺式调控作用。RNA干扰抑制IncRNA NONHSAT102202的表达后接受不同浓度EGCG (0,10,25 μM)处理,HMGCR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性增高(P<0.05)。结论:茶多酚EGCG可直接影响脂质代谢通路基因的表达,包括在胆固醇平衡调控中起关键作用的基因-LDLR, HMGCR和ACAT2。同时EGCG可上调或下调众多的IncRNAo。功能研究证实IncRNA NONHSAT102202可抑制HMGCR的表达。本研究结果提示IncRNAs可能是茶多酚降胆固醇作用的一个重要分子机制。研究背景及目的: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在高血压防控中,尤其应关注正常高值血压(收缩压120-139 mmHg,舒张压80-89 mmHg).目前,我国约有3亿人为正常高值血压。正常高值血压者发展为高血压、发生心血管事件及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120/80 mm Hg以下的血压正常者明显增高。正常高值血压在临床事件发生之前即可造成亚临床的心血管靶器官损害,因此需给予积极的干预。目前有关药物干预的循证依据不足,而采取生活方式的干预可能更具有公共健康意义。绿茶和红茶是世界上非常受欢迎的饮品,富含茶多酚,具有抗氧化应激和抗炎症的作用。本研究旨在系统评价茶多酚的摄入(绿茶或红茶)对正常高值血压者或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研究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4年5月),语种限制为英文,全面收集有关茶多酚摄入对血压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追查所有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两名评价者独立选择研究,进行文献的逐步筛查,并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由2名评价者独立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价和资料提取。运用加权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 WMD)和95%置信区间(condential interval.CI)作为血压前后变化的效应尺度。异质性采用I2和Cochrane Q检验,I2>50%或Q检验<0.1认为存在异质性。若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否则运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统计。按照事先定义好的亚组分析探索临床特征(干预时程、种族、茶的类型、茶多酚的剂量、健康状况和咖啡因摄入)对茶多酚降压效应的影响。结果:共纳入25篇随机对照试验1,476例研究对象。其中6篇评价了茶多酚的即时降压效应(acute effect),平均观察时间为6.8小时;21篇评价了茶多酚的长期效应(long-term effect),中位观察时间为12周。荟萃分析显示茶多酚对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无明显的即时降压效应(收缩压,95% CI-0.62,5.46;舒张压,95% CI-0.01,1.42)。而茶多酚的长期摄入可显著性地降低收缩压1.8 mmHg(95% CI-2.4.-1.1.I2=17.4%)和舒张压1.4 mmHg(95%CI-2.2,.0.6,I2=52.5%).根据茶的类型,荟萃分析显示绿茶可显著性地降低收缩压2.1 mmHg(95%CI-2.9,-1.2.I2=21.8%)和舒张压1.7 mmHg(95%CI-2.9,-0.5,I2=59.9%),红茶可降低收缩压1.4 mmHg(95%CI-2.4,-0.4,I2=9.7%)和舒张压1.1 mmHg(95%CI一1.9,-0.2.I2=22.9%).亚组分析显示显示摄入茶多酚≥12周后可更为显著地降低收缩压(WMD-2.6[95%CI-3.5,-1.7]mmHg,I2=0%)和舒张压(WMD-2.2[95%CI-3.0,-1.3]mmHg,I2=43.3%),而摄入的茶多酚的含量、种族、是否伴随心血管危险因素以及咖啡因的摄入对茶多酚的降压效应无明显作用。结论:长期的茶多酚摄入(≥12周)可显著降低正常高值血压者的血压水平。背景及目的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我国目前有近4000万冠心病患者,每年死于冠心病及并发症者已超过100万。目前对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CS)治疗中,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是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极大地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已经成为PCI术后的标准治疗方案,能明显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降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但是,临床上仍然有2-3%的患者发生支架内血栓事件。这部分患者往往存在氯吡格雷治疗后的血小板高反应性(high on-treatment platelet reactivity, HTPR)。大量数据证实HTPR与PCI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cardiovascular events, MACE)发生有很强的相关性。其中残余血小板的活性可能是主要关键因素之一。替格瑞洛是一种新型的血小板ADP受体P2Y12拮抗剂,与同样作用于P2Y12受体的氯吡格雷不同,它无需经过肝脏代谢,本身已是活性状态,能够更加迅速、强效、持久的血小板抑制作用。PLATO(抑制血小板与患者转归)研究表明与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可显著降低ACS患者主要复合终点事件(心血管死亡、再发心梗和卒中)的发生风险,且不增加总体出血的风险。但是,PLATO研究主要基于国外人群,此外关于替格瑞洛在HTPR患者应用的研究也不多。因此,我们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运用快速血小板功能分析仪(VerifyNow-P2Y12)来评价替格瑞洛对PCI术后HTPR患者的抗血小板作用。并对替格瑞洛的安全性作一初步探讨,从而为PCI术后HTPR患者的合理治疗提供依据。研究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12病区住院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并有介入指征行PCI术的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服用氯吡格雷常规剂量75mg至少1周或少于一周但给予300mg负荷。根据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ography, TEG)进行初筛,当ADP抑制率<50%且最大聚集幅度MA-ADP>47mm,高度怀疑为HTPR,并于术后24h内采集空腹静脉血5m1运用VerifyNow-P2Y12系统检测P2Y12反应单位(P2Y12 reaction unit, PRU), PRU≥235定义为HTPR。将HTPR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150 mg qd)和替格瑞洛组(首次180 mg负荷,继以90mg bid维持),各组分别于服药后2、8、24 h再次采血运用VerifyNow-P2Y12分析比较两组对血小板活性的抑制作用。所有患者进行CYP2C19*2基因型鉴定。随访1个月,记录两组MACE、出血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两组患者均常规接受阿司匹林100mg qd。研究结果1.本研究共入选465例经我院冠脉造影术确诊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或ACS)并行PCI术的患者其中有317例患者术后成功完成了TEG检测,共有53例怀疑为HTPR。经VerifyNow-P2Y12系统检测为HTPR患者45例,依据排除标准,最后纳入40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n=20)和替格瑞洛组(n=20)。两组在基线特征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良好的可比性。2.两组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后,均可显著性地降低血小板残余活性(PRU)。与氯吡格雷组相比,替格瑞洛对血小板的抑制更为明显(P<0.001)。在各个时间点上(2,8,24 h)替格瑞洛均比氯吡格雷更有效地降低PRU水平(P<0.001)。3.服用替格瑞洛后2 h,所有患者PRU位于切点值(235)以下,在8,24 h检测PRU分别有1例(5%)及3例(15%)患者为HTPR。而氯吡格雷组,2,8,24 h检测HTPR分别为9例(45%),8例(40%),10例(50%),两组间HTPR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4.替格瑞洛组9例患者(45%)携带至少一个CYP2C19*2能缺失等位基因。在携带者和非携带者中,替格瑞洛均可显著降低PRU水平和减少HTPR的发生率(P<0.001)。提示CYP2C19*2基因变异不影响替格瑞洛的抗血小板效应。5.随访1个月,两组均未发生MACE事件。替格瑞洛组有6例发生轻微出血,主要为皮肤瘀斑。1例发生小出血,为少量消化道出血。氯吡格雷组有5例轻微出血。两组在总体出血风险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替格瑞洛组有5例患者(25%)出现呼吸困难,与氯吡格雷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PCR术后HTPR患者应用替格瑞洛较高剂量氯吡格雷更能快速强效地抑制血小板活性,减少HTPR发生率。2.替格瑞洛的抗血小板效应不受CYP2C19*2基因变异的影响。3.替格瑞洛没有增加总体出血的风险,但呼吸困难发生率高于氯吡格雷组。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引导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在中医护理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4级护理本科2个班学生123名,将1班分为试验班(n=61),2班分为对照班(n=62)。对照班采用传统教
在深入分析现代高技术条件下海上舰艇编队协同防空决策特点的基础上,应用智能体技术,提出一种基于多智能体协作的编队协同防空决策方法.详细介绍了方法的原理和各类智能体的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依据中医养生理论制定的护理措施对于改善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二病房的60例脑卒
为了提高舰载防空导弹的自动化水平,减少系统反应时间,文章把诸导弹发射控制单元看作多智能体系统,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导弹发射控制反射弧,并对反射通道进行了设计与实现.它适合
针对现有产品模块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建立产品零部件量化关联矩阵,采用扩展的解析结构模型对产品综合关联关系进行分解,形成产品初始模块。以关联矩阵为基础,给出了衡量模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5年来现代文献中所涉及的腧穴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并总结文献中针灸处方、腧穴频次、腧穴分布及组方关系,以探索针灸穴位组
目的:本课题通过对桃红四物颗粒的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初步药效学进行研究,优选出桃红四物颗粒的最佳工艺条件,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并考察制剂对急性血瘀证模型大鼠的治
目的探讨祛风退翳汤对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术后角膜修复情况。方法将符合标准的近视患者144例(144眼)按随机对照顺序编
2012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将实现担保物权程序设立在特别程序当中,通过第196、197两个条文对申请实现担保物权的申请主体、审查、管辖法院等方面进行了简单的规定。鉴于实
地下管网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生活的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它担负着城市污物、能源、信息等重要生活必须品的传递功能,被人们称为“地下生命线”。自80年代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