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101改性制备高效CO吸附剂的研究

来源 :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oto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氧化碳(CO)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气体,随着化学工业的不断发展,需求量不断提高。一氧化碳是大气的污染物,对人体也有着严重危害。同时,一氧化碳也是工业生产的有害气体,在一些反应过程中能够使催化剂中毒。因此,分离和回收CO具有重要意义。由于CO和N2在物理性质上极为相似,CO/N2的分离也因此成为了化学工业生产中的一个难题。变压吸附(Pressure swingadsorption, PSA)技术是一种有效的CO分离方法,操作方便,能耗低,其利用气体组分在固体材料上的吸附特性的差异以及吸附量随压力变化而变化的特性,通过周期性的压力变换过程实现气体的分离和提纯,实现该技术的关键是开发出高效的CO吸附剂。目前投入使用的CO吸附剂主要利用π络合吸附的原理将含Cu+、Ag+的化合物负载在沸石分子筛、活性炭、树脂等多孔材料上制得。但是由于传统载体的比表面积及孔容不高,制得的CO吸附剂的吸附性能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近几年出现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Oganic Frameworks,MOFs)凭借其超大的比表面积、孔容和良好的气体吸附性能在替代传统载体上被寄予厚望。其中法国拉瓦锡研究所Gerard Férey课题组合成出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101还在CO吸附方面拥有杰出性能,是制备CO吸附剂的理想材料。  本文利用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101作为载体,用两种不同的改性方法对MIL-101进行改性,制备高效的CO吸附剂,并对其制备原料,制备条件以及吸附剂的吸附和脱附性能、CO选择性以及再生能力,机理等进行了研究。  1.高效CO吸附剂CuAlCl4@MIL-101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在制备CO吸附剂前,我们考察了MIL-101的最佳合成条件和后处理条件对材料CO吸附性能的影响,最终确定最佳合成条件为:以醋酸为矿化剂,分两步合成MIL-101。热醇法加NH4F溶液法作为最佳后处理方法。之后利用浸渍法将活性组分CuAlCl4引入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101的孔道内制备高效CO吸附剂CuAlCl4@MIL-101。实验结果表明,当CuAlCl4的负载量为5mmol/g MIL-101时吸附剂的CO吸附性能最佳,298K,1bar下可达到53.5ml/g。而相同条件下吸附剂对N2的吸附量仅为1.7ml/g。使用XRD及FT-IR对其表征,发现利用浸渍法将活性组分CuAlCl4引入MIL-101的孔道中并没有对其本身的晶体结构和骨架完整性造成影响;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吸附剂CuAlCl4@MIL-101的稳定温度在350℃左右;我们还通过77K氮气吸脱附等温线的测定,计算出吸附剂CuAlCl4@MIL-101和MIL-101的BET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等多项孔结构数据,这些数据表明引入的活性组分CuAlCl4在MIL-101的各种孔道中分散良好;除此之外,吸附剂CuAlCl4@MIL-101在化学稳定性以及再生性能方面都表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2.铜盐制备CO吸附剂及其性能研究本文利用浸渍法将氯化铜和乙酸铜的混合铜盐在水溶液中按照摩尔比1∶1混合后负载于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101上,加热干燥得到的原料继续在氢气的气氛下热处理3~4h制备出高性能CO吸附剂CuCl@MIL-101。通过考察最佳还原温度、最佳负载量、CO和N2的吸附性能、制备原料以及制备机理,我们最终确定了制备高性能CO吸附剂CuCl@MIL-101的最佳还原温度为180℃,铜盐的最佳负载量为5mmol/g MIL-101。实验结果表明,于此实验条件下制备出的吸附剂在298K,1bar下对于CO的吸附性能最佳,最大饱和吸附量达到44.3ml/g,相同条件下吸附剂对N2的吸附量仅为0.99ml/g。高性能CO吸附剂CuCl@MIL-101还拥有良好的吸/脱附性能,使用过的吸附剂在200℃、减压条件下处理12h后吸附量基本能够恢复使用前的水平,并且在重复吸脱附多次后仍然保持良好的CO吸附性能。除此之外,吸附剂与空气接触被氧化后通过在H2气氛中活化3~4h可以再生。  
其他文献
糖化酶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酶之一,平均产量达到20g/L,但依旧供不应求。糖化酶的合成与菌体代谢密切相关,为了进一步了解糖化酶合成的限制性瓶颈,本文采用代谢流和代谢轮廓分析的
  目的 对2013年天门市布病疫情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布病防制对策.方法 采用病例搜索、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结果 2013年对全市职业人群布病检诊135人,布病血清学抗体检
该文针对低密度高压聚乙烯装置反应工段,根据聚合釜的特点,建立了反应工段特别是聚合釜的数学模型,实现了聚合反应过程的实时动态模拟.
角膜上皮细胞不断受到外界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因素的侵袭,形成损伤,失去正常的屏障功能。角膜上皮损伤修复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能否保持正常视力。角膜损伤修复涉及多个相互联
学位
  目的 通过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MLVA)分型方法,结合流行学资料,探讨绵阳地区结核分支杆菌的基因型特征,为本地结核病的防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结核分支杆菌
  动物疫苗免疫被认为是预防布氏菌病最有效的办法。虽然MHC与动物疫苗免疫的特异性反应有着明显的关联性,但与免疫羊用的布氏菌减毒菌苗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的相关性仍知之
该文首次将超滤膜分离过程和大孔树脂吸附过程联合操作的方法应用于中药甘草有交成分的提取,是对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的重大改进并具有着遍适用意义和指导作用.1.优化了
该文系统地研究了固定化米曲霉菌光学拆分DL-苯丙氨酸这一课题.在前期实验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液相培养米霉菌成球技术,并对培养液液相游离酶进行了回收,作为酶源加以利用.对
  目的 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的生化和耐药性特征,并建立一种快速鉴别非结核分枝杆菌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与直接测序法比较,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按照“结核病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