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居住区人工湿地景观设计研究

来源 :西南林学院 西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n4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居住区内的环境景观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是生活的小环境,其景观的营造直接关系着居民的生活,同时也对城市环境有着巨大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大量拥入城市,我国人口城市化进程不断上升,随之居住区大量涌现,居住区规模无节制扩大,人们正面临着与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有着密切联系的各种困扰,因而居住区环境的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水是环境设计中的重要景观元素之一,正所谓“无水不园,无园不水”。水,是人类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条件之一,“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流通也。”人类文明的出现及衍生发展,都与水息息相关。生命生于水、长于水,水在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中,不仅是其生存环境构成的重要物质要素之一,还是人类精神寓居的重要象征。   近年来水景在居住区内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很多地方的居住区内都在建设不同的水体景观。然而在很多居住区的环境建设中,开发商为牟取最大的商业利润,水体景观的设计都是追求面积大、近期效果明显,而忽略了水体景观的自循环与自净化的功能设计,在水体的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质问题。开发商为此投入了巨大的资金来进行水体景观的维持,从而使水体景观成为了一种奢侈的景观消费。   针对以上居住区内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利用人工湿地形式建设水景的方法,来解决居住区内水体水质的变坏。人工湿地是近年来水体水质处理中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其在居住区内的水体景观设计中,在国内外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也有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对于昆明这个缺水城市来说,人工湿地技术的运用是很好地一种节约水资源的形式,同时也是居住区内的新的景观。   论文通过对昆明市20几个居住区内现在已经建成的水景进行调查,分析出现在居住区内水景的优势:充分利用自然水系、以植物软化生硬驳岸线、开始利用人工湿地形式净化水质,并总结出水体景观存在的问题:硬质的河床基底设计、水体水质的恶化、忽视对雨水的运用、人工湿地形式运用比较少。   结合国内外的成功实例,以及在昆明市居住区内已经建造的人工湿地景观形式,认真参考了这些成功、失败的经验,根据昆明当地的实际情况,从人工湿地景观的构成元素,水体、生态驳岸、湿地植物、道路广场、景观建筑和景观小品等方面,得出了各个元素在昆明居住区内建设人工湿地景观的具体设计方法:   1、水体的设计要遵循自然形态,流速要缓慢,以满足净化污水过程在人工湿地中所需要的时间,在水系中一定距离内,可以设置高度不大的小瀑布,利用石头、植物进行阻隔粗大杂质,同时由于污水进水口的污染较大,要注意在水源处对水体进行必要的遮挡,保证居民的健康。   2、驳岸要注意生态性,保持自然水岸的特点,尽量避免人工的痕迹,种植湿地植物,软化岸线。对于坡度较大的驳岸,可以利用卵石、碎石贴面的挡墙,来防止土壤的下滑给水体带来的污染,以及对居民的安全保护。   3、人工湿地系统中的植物要选择湿地植物,它具有景观和功能的双重属性。作为主要的造景要素,植物自身具有优美的形态,同时还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利用方式形成美丽的群落景观,在不同的物候期表现出季相美。种植时要形成一个自然的生态系统群落,从水生植物、湿生植物、两栖生植物到陆生植物,从水中一直延续到陆地,从乔木、灌木到地被的搭配种植。   4、道路广场、景观小品主要为满足人的使用需求,诸如观赏、参与等,注重其形式美和与周边环境的统一协调。要用天然的材质,要跟雨水收集系统相结合,在道路广场周边、小品周围设置渗水沟,利用可渗透材料作为基质,对雨水进行收集,集中处理。   5、建筑在人工湿地中也是不可少的,既可以作休息、娱乐场所,也可以成为系统中的景观点,设计时要结合雨水收集,或在屋顶铺设土壤层,或在屋顶设置雨水收集管,把雨水循环利用在系统中。   综合上述设计方法就得出了昆明居住区内人工湿地景观的设计形式,建议昆明市居住区内运用水平潜流型人工湿地形式,或运用复合流潜流型人工湿地形式,提出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的问题。在设计中水系要尽量选择曲折迂回的路线,要利用地形的高差变化进行水体中杂质的沉淀,水系设计中还要注意流速要慢。结合水系的形状,设计驳岸的形式,尽量采用自然形式的延伸入水体,根据驳岸的坡向进行植物的配置,从水生、湿生、两栖生到陆生的群落形式进行设计。在建筑、小品、道路的设计中要采用当地的渗水材料,同时与人工湿地系统的雨水收集相结合,充分地利用自然界中的雨水资源,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循环系统。
其他文献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校园规划的共同追求,确立具有环境生态保护,满足社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意义的可持续发展的校园规划是当前的迫切要求。校园是城市中的敏感区,校园的可
快速发展中的中国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特大城市目前普遍面临着诸如交通拥堵、发展空间不足、城市功能紊乱等城市问题。同时,用地和人口的急速扩张改变了城市原有结构的平衡,促使
居住小区的设计过程中,沿袭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同步设计的传统,提出了一种“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以空间构成的最优化为研究平台,以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同步互动为切入点,力
华东地区是指中国东部江苏省、浙江省、江西省和上海市。这三省一市地处我国东部丘陵单元带,是黄光宇先生“广义山地城市”①分布最广地区之一。山地城市的空间形态作为城市发
水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之一,也是自古以来人们进行艺术创作的灵感和源泉。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对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质量和城市景观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水”这一重
随着“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成渝地区的设立,集约化新农村开始在成渝城乡统筹区大范围的建设,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已建成新农村住宅套型的高度模式化也暴露出不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在加快,城市人口的增长推动住宅市场的快速发展。伴随着大规模居住区的开发和居民居住需求的不断增长,人们的择居观念也发生了转变,不仅满足于寻
因地理地貌之由,坡地是川渝地区普遍存在的住区建设用地,其建设条件复杂,给设计带来诸多不便。设计中往往存在很多问题,不合理的建设导致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且当代人们的居
民居与气候环境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它必须要能适应当地的气候,以便为人们提供一个更方便、舒适的活动场所。位于辽南海岛的渔民住居因为地处我国北方寒冷地区,气候同时具有冬季
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现代化、城市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冲突日益明显,严重阻碍了城市整体效率的提高。因此,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的探讨对于优化城市整体布局和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