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损伤力学研究钢桥的疲劳破坏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t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应用损伤力学理论研究钢桥疲劳微裂纹的演变发展,先分析了前人研究钢桥疲劳问题的常规方法,通过总结前人经验,建立了应用损伤力学从细观损伤的角度去分析疲劳微裂纹的萌生,钢桥的疲劳破坏正是由于微裂纹在循环荷载过程中的损伤累积,导致的构件脆性断裂。利用损伤力学先对疲劳裂纹的形态进行微观研究,分析不同钢构件初始状态的微裂纹形态、特征。研究微裂纹在外部条件作用下,损伤演变过程及其对宏观力学行为的影响,然后再从微观裂纹转变到宏观现象来研究裂纹扩展的宏观特征和形态。并且分析微裂纹形成到扩展成宏观现象的临界状态,评估钢桥的剩余寿命。同时本文遵循疲劳微裂纹从孕育到萌生,再到产生宏观裂纹,最后导致构件发生疲劳破坏的研究。建立了关于疲劳微裂纹损伤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疲劳微裂纹所处阶段的数学判别模型。通过数学模型的计算,得出了具体预测构件的损伤寿命。为了更详细的描述微裂纹的扩展,本文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简单的钢桥构件模型,并做了简单的构件疲劳问题计算。通过计算来印证构件在高应力下,极容易出现疲劳微裂纹,而且给出了疲劳损伤与应力循环次数的关系曲线。最后本文目的是想从损伤力学的角度去分析构件的疲劳破坏,从微观的世界里分析微裂纹的产生和扩展,并且通过给建立微裂纹所处阶段的判别模型,预测构件的疲劳损伤寿命。同时本文将建立评估钢桥疲劳微裂纹扩展的流程图,利用流程图,更加清晰的去了解疲劳微裂纹的扩展方式,并从大型桥梁中寻找出关键的疲劳构件,为钢桥的疲劳问题评估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当中原地区的民族建立起自己的"声明文物"、"衣冠礼乐"之时,广西地区尚处于蛮野阶段,生死仪节未定,"鸟死鸟吃毛,人死人吃肉"是他们处理死亡事件的做法。秦汉以来,随着中原礼
风景环境的道路选线不仅需要综合研究地形、植被、水体等多种因素,而且应满足生态、功能、工程量合理、审美等多项要求,是一项多目标的系统性工程。参数化方法的使用为风景环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短期及1年期预后的差异。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行PCI治疗的75岁以上老年患者1 105例,其中男性739例,女性366例
目的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变化与单纯冠状动脉扩张(CAE)的关系。方法筛选24例单纯CAE患者以及3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患者和3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冠心病患者代谢性危险因素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例行CABG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年龄34~65岁,124例)和老年
沈德志先生的山水画作品,传达着人类历史生命与现实生命,连接着种族生命与个体生命。在他的山水画之背后是源远流长的血脉生命之河,在他的画外是与世界同在的生命无限延伸之
什刹海作为北京内城现存最为重要的一处历史公共水系,自辽金至明清,通过借景逐步形成了具有园林艺术特色的"一湖借四山"地域性山水空间结构并演化出了相应山水审美意象,成为
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预后往往更差,这和多种因素相关,如动脉粥样硬化负荷重、血管病变弥漫、血管内皮功能受损严重及血小板活性
受土地资源约束,更多山地区域城市(镇)空间拓展转向"向山要地"的趋势已不容忽视。在山地区域以生态线索为依据,尊重自然生态环境要素特征,避免生态安全隐患,科学地开展城市建设,
目的总结杂交技术拔除心内感染等并发症起搏导线的临床经验,探索新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2012年共有4例患者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应用杂交技术拔除永久起搏导线。手术在全身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