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反省、回归——托尼·莫里森小说男性人物形象分析与成长探索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eng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尼·莫里森是当代美国文坛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性作家。她的作品以表现和探索黑人历史、命运和精神世界为主题,黑人女性所遭受的种族歧视和性别迫害为其关注的焦点,但黑人男性对于作品中女性主角形象的塑造起到重要的支撑和衬托作用,其重要性也是不容忽视的。他们既是种族主义的受害者,又是性别主义的迫害者,这种纠结的身份暗示出黑人男性形象在作品中蕴藏了极其丰富的精神能量,在表现主题、衬托女性形象等方面张力十足。本文首先以托尼·莫里森小说中的黑人男性形象为主题,依托其前六部作品《最蓝的眼睛》、《秀拉》、《所罗门之歌》、《柏油娃娃》、《宠儿》及《爵士乐》为研究文本,对莫里森作品中的黑人男性人物形象进行剖析,探索黑人男性的身份、精神危机及其成长历程。研究表明小说中的黑人男性人物成长呈现历时性“递增”现象,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型男”,即:受到白人文化侵蚀迷失自我的逃离男,以《最蓝的眼睛》中的乔利,《秀拉》中主人公秀拉的外祖父波依波依为代表;在逃离后反思的觉醒男,以《所罗门之歌》中的奶娃和《柏油娃娃》中的森为代表;第三类为反省后回归的责任男,以《宠儿》中的保罗·D和《爵士乐》中的乔·特雷斯为代表。其次,文章从历史、社会、文化、种族、性别等多维度分析造成莫里森小说中的黑人男性形象和身份危机及其觉醒与回归的原因。本文通过分析发现:美国黑人由于长期远离故土,遭受白人主流文化的侵蚀,诸如性别压迫和种族阶级歧视,导致价值观发生畸变及心理发生扭曲,从而逐渐迷失自我,丧失身份。但在通过痛定思痛式的反思与一系列对民族苦难史的拷问之后,作品中的黑人男性一步步踏上历史文化的寻根之旅与民族意识的觉醒之途,并最终选择对于传统与家庭的毅然回归。最后,文章结合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为作品中的黑色亚当们指出化解危机的途径:希望新时期的黑人男性通过对历史身份的追溯,能够走出历史的悲伤记忆;继承黑人民族传统文化,同时接受多元文化共存;男女两性要做到两性相融,互相理解包容,和谐发展,共同守候黑人精神家园,从而实现黑人男性身份重构。
其他文献
台州市路桥区路桥街道良一村地处路桥城区,面积0.4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711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专业市场发达,商贸事业繁荣。2001年成立良一党总支,下设两个党支部,有党
读者:我是一名在外打工的农村党员。一年前,我在家乡开了党员证明信,由于各种原因,我没有及时交到现所在地党组织那里,不能参加党组织生活。我该怎么办? 编者:党员自带组织关
板石矿业公司选矿厂扩建后,设计年处理铁精粉50万t,于2009年11月投产。该厂中细粒级分级作业采用MVS2418型高频重叠振网筛,由于振动强度不够,筛分效率仅达到设计要求的15%~30%
,中国文化作为东方文化思想中最博大精深的部分,正面临着来自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翻译,作为增强本民族文化向外辐射以及抵御强势文化入侵的重要手段,也显现出严重的逆差现象。在
凯瑟琳.温莎(1919-2003)是当代美国文坛重要女作家之一,她的代表作《琥珀》作为一部历史言情小说,生动地再现了英国王朝复辟时期的女性生活,不管是主题还是内容都很有特色,是
身份问题一直是文学研究中的显学,是后殖民世界解殖过程中一个广受关注的问题。现有的身份问题研究主要从文化、后殖民、流散、性别、种族等多角度切入,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小说《爱》是托妮·莫里森第八部公开出版的小说,2003年面世以来,广受关注,收到的评论却褒贬不一。《爱》是莫里森持续不断地对非裔美国人生活、社群和非洲历史探索的又一著作。
国内外学者对礼貌现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Goffman提出面子理论;Brown和Levinson在此基础上提出正负面子理论及面子补救策;Leech研究礼貌现象并提出六项准则。以上均为国外关于
托马斯?品钦是美国后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身负“黑色幽默小说家”、“实验派小说家”等诸多美名。托马斯?品钦的代表作《万有引力之虹》发表于1973年,当年就荣登《时代》周刊畅
根据层次、画面色相、饱和度及细节等等的分析,虽然所有数码相机都不能令人满意,但是我们仍然挑选出几款相对之下比较优秀的机种,提供您选购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