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运动干预对50-59岁女性人群最大有氧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xia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干预对中年女性最大有氧能力的影响,为寻找最为适合中年女性的健身方式提供实践依据。方法:随机抽取82名50-59岁健康女性,41名为动感单车组,41名为慢跑组,两组均以心率控制运动强度,进行为期16周的运动干预。应用渐进负荷功率自行车(GXT)对其干预前后的安静时最大有氧能力指标进行测试分析。结果:(1)运动力竭时各指标分析:两组最大心率(Hrmax)、最大摄氧量(V02max)、最大通气量(VE)、最大摄氧量所对应梅脱值(V02max-MET)在干预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运动干预前相比,干预后动感单车组和慢跑组的最大心率均值均减小,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最大摄氧量(V02max)运动干预后均有明显增加,动感单车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慢跑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最大通气量(VE)动感单车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慢跑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干预后最大摄氧量所对应梅脱值(V02max-MET)两组均提高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2)无氧阈时各指标分析:无氧阈时所对应的自行车功率负荷(AT-load)、心率(AT-Hr)、摄氧量(AT-V02max)、最大摄氧量百分比(AT-%V02max)、通气量(AT-VE)、主观运动疲劳感觉(AT-RPE)、呼吸疲劳感觉(AT-RPB)以及从开始增加负荷起到达通气无氧阈的时间(到达AT时)两组在干预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运动干预前相比,干预后动感单车组与慢跑组的AT-load均有增加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后动感单车组的AT-Hr有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慢跑组的AT-Hr有增加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动感单车组的AT-V02max有提高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到达AT时均有延长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后动感单车组与慢跑组AT-RPE有增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动感单车组AT-RPB有所增长但无显著性差异,慢跑组AT-RPB有所增长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AT-VE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16周的动感单车和慢跑干预均能提高中年女性人群的最大有氧能力,表现为运动干预后最大摄氧量的显著性增长。(2)16周的动感单车和慢跑干预均能提高中年女性人群的有氧运动能力,表现为运动干预后无氧阈时各指标的增长。(3)动感单车运动干预对50-59岁女性人群的有氧能力的提高要优于慢跑干预。主要表现在反应最大有氧能力以及有氧运动能力各项指标在不同运动干预后的增长差异,动感单车组优于慢跑组。
其他文献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可以看出古人对徽州的迷恋。徽州地区产生了闻名全国的徽州文化。徽州建筑为一种“凝固的音乐”,美的享受不仅仅是源于建筑本身的形体美,更在于建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的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近年来,学术界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但同时,研究中也经常把思
采用(NH4)2SO4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法以及超滤浓缩等操作提取亮氨酸氨肽酶,初步建立了一种易于规模化提取枯草芽孢杆菌亮氨酸氨肽酶的工艺。发酵液采用质量分数为15%的(NH4)
素质对于青年干部的成长成才起着重要的作用:较强的思想政治素质是青年干部成长成才的前提条件,高尚的道德品质是青年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科学发展的能力是青年干部成长
实际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转化为约束优化问题来处理,而约束问题的求解往往是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人工蜂群(ABC)算法为求解约束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它和其他群智能
BP方法是探地雷达最常用的成像方法,通过调整回波延时完成成像过程。由于地下介质与空气的介电特性不一致,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路径和传播速度会发生改变,在调整回波延时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长足发展,一二三产业的高速扩张,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传统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城乡矛盾也随之显现。城镇化建设成了解决城乡矛盾,统筹城乡一
目的:探索水分对地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寻求适宜地黄生长的灌溉条件;探讨不同灌溉施肥制度对地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制定科学水肥调控机制,指导地黄农业灌溉施肥。方法:
教育财政制度是国家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对新中国教育财政制度改革的历史演变展开回顾,以期望对中国未来教育财政制度的变革提供经验
多环芳烃(PAHs)具有低水溶性和憎水性,能强烈地分配到非水相中,吸附于颗粒物上,土壤便成为其主要的环境归宿之一.残留在土壤中的多环芳烃,不仅影响土壤的正常功能,降低土壤的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