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我们接触到越来越多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供给的信息和服务,接受信息的传播方式也逐渐从传统“声像字”(广播、电视、报纸)演变为“两微一端”(微博、微信及移动客户端),新媒体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走进了千家万户。以新媒体为透视镜,我们不难发现,涉警突发事件舆情展现了典型的时代特点,新技术、新载体、新形势都对各级公安部门能否在涉警突发事件舆情发生的当下,直至舆情消亡时间段内,准确作出各阶段正确的应对与引导提出了新的课题。涉警突发事件舆情自萌发到消亡都是广大群众对政府、各级公安部门和广大干警的直观看法和态度——赞许或批评、支持或反对、亲近或疏远……因为涉警突发事件舆情“主题唯发生才能确定”“发生节点触不及防”“发起者可以隐身”“发生后传播一日‘万里’”等突出特性,公安机关的处置,便成为一个兼具时代性和实用性的现实课题。本论文拟运用公安学、危机管理学、心理学、新闻学和社会学等各学科关于舆情处置的前沿理论和当前实务界通用的研究方法,通过以数据可溯源更强的微博为代表,梳理“两微一端”(微博、微信及移动客户端)在其中的作用,分析涉警突发事件舆情的内涵、外延以及在“两微一端”(微博、微信及移动客户端)平台上显示的特性,通过2019年广东省汕头市“9·15”交警执法事件的“有效微博”数据以马尔科夫链建立模型,并以此模型分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2018年公布的涉警突发事件舆情的6大典型案例,以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并预测热度趋势。将马尔科夫链分析模型中4个状态对应涉警突发事件舆情的4个阶段,梳理全过程危机管理理论和相对应的公安工作实践事前、事中、事后3个环节,以之结合案例作剖析,系统研究新媒体视角下涉警突发事件舆情自萌发到消亡的过程及其各阶段对公安机关的不同影响。本论文在充分分析、科学研判的基础上提炼论点,认为公安机关应该根据涉警突发事件自萌发到消亡各阶段的特点分别对应发挥作用。公安机关对于舆情的预期准备、存续期间导控和处置的渠道和方法方式,要根据现实情况的日新月异和载体、技术的迭代升级而作出变化,与时代同步的处置或者管理,在主观上必须是积极、主动、开放、包容的,手段应该借力科技、巧用数据、整合信息,科学地将涉警突发事件舆情的综合影响最大程度引向正面,既在公安领域实现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又切实履行“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的职责,在广大群众用好新媒体监督方式的当下,真正树立起“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新时代人民满意好警察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