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氮对土壤微生物种群及黄瓜枯萎病病原菌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orX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灰氮作为农用化肥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但随着化肥工业的发展,曾经一度淡出农用化肥市场。近年来,由于石灰氮所具有的优点使其重新成为国内外研究人员探索研究解决土传病害问题的重要对象。黄瓜是我国蔬菜生产中的主要栽培种类,尤其在设施栽培中,由于连作现象普遍,黄瓜枯萎病发生严重,严重影响着黄瓜的产量和品质。目前的一些研究结果表明石灰氮能有效防治黄瓜枯萎病等多种土传病虫害发生,但在石灰氮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环境的影响的研究并不多见,而微生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大,种类最丰富的生物,在蔬菜生态系统中,微生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深入的了解使用石灰氮防治土传病害会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及筛选适合我们自己的石灰氮使用条件,我们设置了低、中、高三个浓度的石灰氮处理,借助平板计数来观测土壤微生物种类及数量的变化趋势,运用BIOLOG微平板技术分析石灰氮处理后土壤微生物代谢指纹差异;从土壤中提取DNA,进行PCR扩增,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施肥前后土壤微生物群落DNA分子多态性差异,以此来加深对石灰氮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的了解。为石灰氮克服土传病害引起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 (1)通过平板计数我们发现,低浓度石灰氮处理对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不显著:中浓度石灰氮处理对细菌、真菌影响较大,对放线菌影响很小;高浓度石灰氮处理的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变化都很明显;中、高浓度石灰氮处理的微生物数量变化的趋势一致。处理1天后,中浓度处理的细菌、真菌数量分别下降了33%和30%;高浓度处理的细菌、真菌、放线菌则下降了84%、68%和90%。处理3天后,中浓度处理的细菌数量基本恢复到对照水平,而真菌数量进一步下降到了处理前的40%;高浓度处理的细菌数量开始回升,真菌数量则进一步下降到了处理前的8%,放线菌数量也继续下降,仅为处理前的3%。处理7天后,中浓度处理的真菌数量也恢复正常;高浓度处理的细菌数量恢复正常,真菌和放线菌数量也开始回升。处理15后,中、高浓度处理的微生物数量都已恢复正常。 (2)Biolog的结果显示,中、高浓度石灰氮处理对微生物活性都有抑制作用,但中浓度处理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而低浓度石灰氮处理则有轻微提高微生物活性的效果,三种处理的微生物活性都能快速恢复正常。以168h的AWCD值为例,处理1天后,低浓度的AWCD值为1.33略高于CK的1.14,中浓度的AWCD值为0.97,而高浓度的AWCD值为0.26;处理3天后,高浓度的AWCD值为0.55,其他处理的AWCD值在0.92~1.15之间,仍然是低浓度处理值略高,中浓度值略低,但差异不明显:处理7天后,各处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气质特征.方法采用修订的Carey儿童气质问卷中文电子软件版,对364例4个月-7岁脑瘫患儿进行气质分析,比较不同临床类型、独走和未独走患儿气质特征.结果脑瘫
唐代的谐谑诗是唐人所作的玩笑诗,由于它不符合“诗言志”的诗歌传统,所以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很少有人研究。近年来,幽默文学受到学者的重视,关于幽默文学的研究也逐渐升温,而研
为贯彻落实新版总体规划,充分发挥总体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管控作用,从构建完整空间规划传导体系的角度出发,在城市空间结构确定的中心城四区、多点地区、生态涵养区基础上,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接收来自世界的各种信息,在这些信息中,80%是以图像的形式呈现给我们的。图像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样的,图像质量评价领域的研究就显得
为解决储仓式制粉系统、四角切圆燃烧方式的300MW机组锅炉燃烧贫煤时炉膛出口排放NOx质量浓度较高(900~1000mg/Nm3)的问题,在进行燃烧器改造后炉膛出口排放NOx质量浓度降至55
铁凝是一位有着独立品格的作家,在喧嚣的时代始终寻找着自我灵魂与时代的真正契合。铁凝小说在展露人类生存困境,挖掘人性内涵与历史真相时,显示出寓言所具有的特质,亦或当今
乃贤是元代后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独具特色,在元末文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也颇受明清诗论家的赞誉。陈垣先生在上世纪20年代对少数民族文人提出了“华化”的概念。本文力求从
<正> 刻字机的使用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有下面的一些问题你可以对照解决。现象一:为什么刻的字深浅不一,有的地方背纸已经破了,但有的地方面纸还未刻透?原因:1、刀尖
明中叶以后,新安地区的文学已打破早期地域性的封闭状态,开始融入当时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学潮流,在这一过程中,王寅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王寅一生经历了正、嘉、隆、万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师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在琐碎的教育管理中,由于师生之间沟通不畅、互动不力以及了解不够等原因,常常会导致师生之间产生隔阂,形成不和谐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