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补充耕地按等级折算系数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g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补充耕地按等级折算系数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按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降低的原则,利用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将补充耕地数量、质量与耕地等级相联系并进行折算,实现耕地占补的数量和质量平衡。在确保补充耕地面积的同时,提高补充耕地的质量,确保粮食安全。本研究利用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和回归数学模型,将耕地数量、质量与耕地等级挂钩,提出了基于利用等指数-标准粮产量的等级折算系数方法,并建立湖北省农用地标准粮产量和利用等指数的关系模型;将各利用等平均等指数代入模型,计算出各利用等的理论标准粮产量,并制定出湖北省补充耕地等级折算系数表;在此基础上提出分地类进行折算的新研究方法,分别建立了水田标准粮产量-利用等指数模型和旱地标准粮产量-利用等指数模型,并编制出分地类折算表和折算方法。本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湖北省农用地利用等(利用等指数)和标准粮产量数据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规律,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了利用等指数和标准粮之间相关系数r=0.94,拟合优度高,达到显著水平。(2)通过相关性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模拟,建立湖北省农用地标准粮产量和利用等指数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水田标准粮产量-利用等指数模型和旱地标准粮产量-利用等指数模型。对比水田、旱地标准粮产量-利用等指数模型可以看出,二者很相近,说明在全省范围内水田、旱地的粮食生产能力随着利用等别的降低而降低的变化趋势总体上是一致的。(3)通过建立湖北省农用地标准粮产量和利用等指数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求得利用等和标准粮产量的对应关系,按照等级折算系数计算方法,利用占用耕地标准粮产量/补充耕地标准粮产量来计算湖北省补充耕地按等级折算系数;然后通过水田、旱地的模型计算出分地类的补充耕地按等级折算系数;最后编制补充耕地折算系数表。(4)通过分析湖北省补充耕地折算系数变化,占用耕地别差距的增加而升高。占补耕地等别差距一定时(1~4等间),折算系数随着占用耕地等别的降低而逐渐升高,其变化幅度也逐渐加大。(5)通过分析湖北省补充耕地(水田)折算系数变化占用耕地中水田等别一定时(3~21等间),折算系数随着补充耕地与占用耕地等别差距的增加而升高;占补耕地等别差距一定时(1~4等间),折算系数随着占用耕地等别的降低而逐渐升高,其变化幅度也逐渐加大。湖北省补充耕地(旱地)折算系数变化,占用耕地中水田等别一定时(2~21等间),折算系数随着补充耕地与占用耕地等别差距的增加而升高;占补耕地等别差距一定时(1~4等间),折算系数随着占用耕地等别的降低而逐渐升高,其变化幅度也逐渐加大;占补耕地等别差距一定时,旱地折算系数变化幅度大于水田折算系数变化幅度。在耕地占补平衡中尽可能补充耕地类型相同的耕地,这样有利于确保耕地的粮食产量。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特别是各种新的信息技术的不断涌现,工程造价信息化的发展成为一种潮流,更是一种趋势。如何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脚步,规避工程造价信
相对于固定频率通信系统,跳频系统的工作频带加宽,抗干扰能力和抗截获能力增强,具有码分多址和频带共享的组网通信能力。跳频系统是瞬时窄带系统,易于与目前的窄带通信系统兼
"金融生态"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我国学术界经过多年的探究,已经在金融生态的内涵界定、理论体系、实证研究和改善对策等方面取得了相当多的研究成果。但总体来看,仍然
为确定道路运输车辆实载率的提升对车辆油耗的影响情况,从道路运输车辆实载率和单耗的定义出发,通过数学理论计算,燃油消耗率特性分析等方法,确定了车辆实载率和单耗的变化存
本实验制备了(Ba1-x-ySrxCay)TiO3(BSCT)基陶瓷,通过对试样介电性能的测试,以及微观形貌的观察,研究和讨论了基础配方中元素Ca以及稀土掺杂物CeO2、Y2O3、Dy2O3对材料性能的影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患病率高达60%-90%[1]。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四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麻木、挛急疼痛,肌肉无力和萎缩、腱
信用卡作为新兴的金融电子货币,在国外的发展已相当成熟,并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消费支付结算工具,也被公认为近一百多年来对人类生活最具影响力的十大产品之一。反观国内,信用
在地学数据分析领域引入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的概念、模式和方法,探讨适合地学数据挖掘的新方法,并与GIS紧密集成,充分利用GIS存储、管理空间数据的功能,同时使得GIS中的有限
鼻鼽是以发作性鼻痒、喷嚏连作、清涕量多、鼻塞为主要特征的鼻病。《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曰:"鼽者,鼻中清涕也;嚏者,鼻中因痒而气喷作于声也"[1]。与现代医学变应性鼻
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课堂的有效性,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让学习真正发生是本文的探索方向。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使用了“情境融合,多元互动”的方式,通过引入情境,融合语言点,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