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二氧化碳热泵热水系统是一种新型制热水技术,其能效高且绿色环保。本文以上海地区实际使用的部分二氧化碳热泵机组为研究对象,在GREATLAB通用仿真平台上建立二氧化碳热泵热水系统仿真模型,并结合实验测试对模型进行了校核。此外,在研究过程中,本文根据对热水的实际使用需求,以及二氧化碳工质本身热物性分析,引入了进出口水温和温度夹点等约束因素。从理论循环分析的角度建立简化的模型,分析了影响二氧化碳热泵系统C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氧化碳热泵热水系统是一种新型制热水技术,其能效高且绿色环保。本文以上海地区实际使用的部分二氧化碳热泵机组为研究对象,在GREATLAB通用仿真平台上建立二氧化碳热泵热水系统仿真模型,并结合实验测试对模型进行了校核。此外,在研究过程中,本文根据对热水的实际使用需求,以及二氧化碳工质本身热物性分析,引入了进出口水温和温度夹点等约束因素。从理论循环分析的角度建立简化的模型,分析了影响二氧化碳热泵系统COP以及最优高压的影响因素,通过最小二乘法回归出最优高压控制方程,使用该方程能够有效的减小系统COP损失(平均COP损失1.8%,最大COP损失7.6%)。
另外,为了客观、正确的评价二氧化碳热泵技术的适用性和可行性,本文设计了一套完整的评价方法和指标。应用本文提出的评价体系,通过仿真模拟和实验测试的方法综合评价了二氧化碳热泵系统的能效水平,并与其他合成工质系统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现阶段上海地区实际使用的二氧化碳热泵系统节能效果并不理想,但是其仍然存在很大的潜力,并且本文也通过仿真的方法证明了其存在的节能潜力。
其他文献
续航里程是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能指标,而车内热泵空调系统是新能源汽车的耗能大户。由于开发空调箱总成的成本较大,冬季室内侧加热采用的内部冷凝器需要适应空调箱总成内的空间布置并进行性能优化。另一方面,冬季的室外侧蒸发器与夏季的室内侧蒸发器内存在制冷剂分配不均匀而造成性能衰减。在此背景下,本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一、进行了冬季工况下内部单层二流程和双层四流程冷凝器在不同风量下的部件试验对比,
平行流冷凝器在车辆空调和家用空调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的一维仿真模型得出的结论与宏观实验数据吻合虽然较高,但是制冷剂侧压降数据吻合度较差、内部流量分配规律不够细致。针对该研究现状,本文进行了如下内容的研究和主要结论: 一、结合三维CFD数值仿真和一维分布参数模型,以Isight软件搭建自动联合仿真平台,集成了Fluent、Matlab、Refprop和Office等软件,建立平行流冷凝器的联合仿
室温推移活塞脉管制冷机是一种新型的脉管制冷机,在脉管的室温端有一个推移活塞做调相器,其理论效率与斯特林制冷机一样,其逆循环则为脉管发动机,是一种新型热发动机,可称为室温推移活塞脉管发动机。作为脉管制冷机的逆过程,脉管发动机在高温端没有运动部件,结构紧凑具有长寿命的优点。在废热、余热等低品位的能源回收利用方面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 1)综述了与脉管发动机相关的技术和研究,包括斯
面对未来氢能时代,如何高效地、清洁地利用氢气是全世界面临的课题和挑战。本文基于可控活化热氛围燃烧器,采用试验和仿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热氛围中添加稀释气体(N2、Ar和CO2)对氢气射流燃烧特性的影响,不仅可以为氩气循环发动机的设计开发提供理论依据,而且可以丰富可控热氛围下氢气湍流燃烧的基础数据。 为使试验能稳定持续地进行,本文设计开发了小型可控活化热氛围燃烧器,并搭建可控活化热氛围试验系统。
随着技术的进步,汽车尤其是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总成系统变得越发复杂,整车控制器和部件控制器的功能在不断增加。因此在控制器开发阶段,综合的控制器模型仿真测试和控制器硬件在环测试的需求在增多。在现有的控制器开发流程中,在控制器模型仿真阶段,由于模型日趋复杂,仿真计算的效率较低,且测试环境通常只支持单个模型仿真,不能对多个控制器共同工作的性能进行评估;在控制器模型硬件在环阶段,现有的实时测试平台的硬件成本
石油等不可再生化石燃料日益减少并面临枯竭,以石油为基础的现代交通燃料体系支撑的人类物质文明正受到严重威胁。开发石油替代产品,减缓石油消耗增长,已成为我国能源开发战略的重中之重。目前研究与应用比较成熟的替代燃料主要是乙醇汽油,我国市场出售的乙醇汽油掺混的是无水乙醇(99.2%以上乙醇度),但是每吨含水乙醇(95%乙醇度)在生产成本上要比无水乙醇低1000元左右,因此含水乙醇具有更明显的经济效益。缸内
随着全球石油能源的日趋紧张,以及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节能减排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题。热管理系统能够对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进行合理分配的同时,降低整车排放和燃油消耗率。热管理系统的设计不仅适用于传统汽车,对于新能源汽车也同样适用。目前,各大整车厂和零部件厂针对热管理系统的设计大都来自项目经验和数据库的积累,当车辆出现如―开锅‖以及发动机舱内局部温度过高等问题后,再针对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逆向优化设计
机动车排放是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细颗粒(PM2.5)最大来源,而柴油车的颗粒物排放在机动车中占比达到95.9%,是最主要的减排对象。氧化催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 DOC)和催化型柴油机颗粒捕集器(Catalyzed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 CDPF)能大幅降低颗粒物和部分气态物排放,且在未来升级国六标准中不可缺少,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但
为了应对日益严苛的汽车排放法规和日益严峻的能源短缺问题,缸内直喷增压技术成为了汽油机发展的主流方向,相比传统汽油机能够实现发动机的小型化,高功率,高效率和低排放。但随着汽油机能量密度的不断提高,在低速大负荷工况下出现了一种非正常燃烧,被称为“低速早燃(LSPI)”。大量研究表明,低速早燃往往能够导致爆震或者“超级爆震”,产生较高的压力峰值和高频的压力震荡,对发动机具有极强的破坏性,被认为是制约增压
面对着严重的雾霾污染和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的挑战,缸内直喷型汽油车亟需解决颗粒物排放问题。颗粒物数量、粒径分布、微观形貌和氧化活性等排放特性与缸内直喷型汽油车的颗粒物排放控制、汽油车颗粒物捕集器(Gasoline Particulate Filter, GPF)后处理装置的捕集效率和再生性能等密切相关。 本文根据GB18352.6-2016排放法规I型试验章程,利用底盘测功机试验测试分析采样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