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追寻二胡起源,可追溯至隋唐时期,历经朝代发展演变,终形成今日二胡之形制。然多年来,二胡多作为伴奏乐器没有受到广泛重视,直到二十世纪初,受“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影响,刘天华开始“改进国乐”之路。刘天华破天荒地将二胡作为独奏乐器,并创作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十首二胡独奏曲、一整套练习曲,从此,二胡发展进入历史新纪元。同一时期的阿炳在二胡创作方面也是做出突出贡献,留下的三首二胡乐曲《听松》、《二泉映月》、《寒春风曲》均是民族音乐宝库最珍贵财富,尤其是《二泉映月》享誉中外。他们二人极大地推动了二十世纪初的二胡音乐。解放后,二胡作品数量激增,体裁、内容等丰富多样,二胡进入繁荣发展阶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开放的社会环境萌发社会发展多元化,二胡作品随社会发展大流向多元化道路迈进,至二十世纪末,二胡创作更加坚持根植传统,中西汇通的多元化原则,在吸取民族民间音乐语调基础上大量运用西方现代音乐创作技法,二胡艺术表现力大力加强。《第一二胡狂想曲》就是这一时期二胡发展新方向的代表作品。二十一世纪以来,二胡发展多元化步伐加快,作品倾向用富含西方现代音乐特征表现中国传统民间音乐,逐渐与国际接轨,民族音乐国际化、现代派趋势加深,关乃忠的协奏曲就是这一时期二胡作品典型代表。二胡的又一次飞跃发展成功实现。本文包括四个章节,第一章围绕二胡的前身后世,主要是形制的历史演变轨迹展开分析讨论,引出下文对二十世纪以后二胡发展的研究。第二章、第三章分别对二十世纪初以来对二胡发展具有极大影响力的代表性作曲家及其典型二胡作品分期归类,通过分析其题材、体裁、技法等创作特征,揭示二胡作为独奏乐器以后的发展轨迹。第四章通过对二胡作品分析,探讨二胡作品与二胡发展轨迹之间的内在关系,并对未来二胡发展试做前瞻性展望。文章经搜集、整理大量相关参考文献,选取刘天华、阿炳、刘文金、王建民、关乃忠等五位作曲家其人及作品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期、归类、分析、总结。通过文章论述,作者认为二胡飞速发展的同时伴随音乐文化教育的普及,二胡专业化道路进程加快。科学系统的专业教育体系使演奏技术日趋完善,涌现出大批专业音乐人才,二胡作品趋向炫技性的、大型题材的表现。在二胡作品与二胡发展的相互作用下,二胡实现质的飞跃。二胡发展自二十世纪至今,已然成为民族乐器的代表,走向国际,美名远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