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现阶段的劳动力转移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大量农村劳动力开始向城市工业部门转移,为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劳动力转移的初始阶段,我国工业化程度相对不高,人力资本水平较低的农村转移劳动力能够满足工业部门的需求。随着我国的经济快速增长,工业部门的物质资本投资不断增加。与此形成明显对比的是,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人力资本积累状况却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与经济的现代化相比,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水平已经处于相对落后状态,已经不能适应工业部门的需求,形成工业部门对高水平人力资本劳动力的需求大于供给的局面。这个供需矛盾表现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就是“民工荒”以及“技工荒”现象的出现,且从2004年民工荒现象出现开始,民工荒正在逐步向技工荒恶化,“民工荒”与“技工荒”并存的情况已成为困扰中国劳动力市场健康发展的难题。解决两荒并存问题以及解释民工荒向技工荒恶化原因迫在眉睫。 本文首先分析了出现两荒问题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并在这些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从投资结构与就业均衡视角对此进行理论模型分析,主要在CES生产函数模型基础之上,通过引入细分生产要素,将资本细分为外延扩大型资本和技术改造型,将劳动力细分为技术劳动力和非技术劳动力,建立一个更符合中国国情的更加具体细分的CES生产函数数学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得出结论,企业投资偏好导致技术改造型资本或者外延扩大型资本的迅速扩张,就会相应的分别导致技术劳动力或者非技术劳动力需求量的快速增长。而我国长期存在的低工资水平状况使得劳动力供给在数量上不能及时调整,用于投资的新增资本约束导致人力资本投资不足从而使得劳动力供给在质量上也不能及时提高,进而使得技术与非技术劳动力均存在供不应求的现象,这种供需矛盾造成了“民工荒”与“技工荒”的并存。 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技术变迁预期的角度解释了近年来民工荒向技工荒转化加重的原因及危害——低经济增长陷阱,说明了解决两荒问题的迫切性。 最后,根据模型证明了,增加在职培训人力资本投资,并使得这种投入与技术改造型资本和外延扩大型资本投入保持均衡增长,将分别有效解决技术与非技术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的现象,即有效解决“两荒”并存问题。并在此结论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在增加在职培训人力资本投资过程中的现有政策误区、不足和改进方式,提出更有效的政策措施和建议,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的经济政策提供理论方面的依据。